十万百万千万亿万的富强之路
十万元之前,工作优先,量入为出,逐渐积累本金,找到人生的方向。
百万元之前,工作优先,投资为辅,不可主次颠倒,小额钱财试错,不要盲目乐观。
百万之前最重要的是积累,积极学习,而不是计较金钱得失。需要规划好合适的路径,多从别人的错误经历汲取教训,不要赌徒心态押大小,让自己拥有清晰的逻辑,明确的目标,可实现的路径。一步一脚印,积累到自己的第一个百万,不要急于求成。
百万到千万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确定自己的锚。比如我会建立观察清单,通过时间去筛选验证,不靠谱或者不适合的取关,然后在清单里分出高权重的信息源。最终要弄清楚错误的路径是什么,正确的路径是什么。去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如果可能,拿出一小部分资金来试错,用小钱去完善自己的认知能力。不要想着赚大钱,先学会少亏钱。
或者说,暴富的路径往往具有不可复制性或很高的门槛,但是暴穷的路径往往具有相似性或很低的门槛。要想赚钱太难了,但要想亏钱太容易了。不要因为亏的少,就觉得没有什么收获。相反地,大的亏损多少都能从小的亏损中找到影子,勿以错小而不为,非要酿成大错才痛彻心扉。
财富机会只会降临在有胆识又很谨慎的人身上。
千万到亿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先确立错误的路径是什么,去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先要做好防御。在非常确定的条件下才集中,否则分散押注。
在一定的量级段位,东山再起的机会属于是属于伟人的,而不属于普通人。
你走到这个阶段,算已经赚过大钱至少一次了,有趣的是你赚过大钱一次是跟没有赚过钱是完全不一样的。你赚过一次,下次你就知道什么是大致是靠谱的,什么很不靠谱,也就是赚过一次在同一个事情的胜率要大大过于没有赚过一次的人。如果你赚过一次,又能持续进化,一定会很富有。没有赚过大钱是不会明白的,只凭言语文字是理解不了的。
这个阶段要把握的其实是思维和圈层。
在假定资金是聪明的前提下, 我自己会建立权重,找比自己资金量多 2-10 倍的人学习,至于资金量,不需要特别精确,只需要判断一个大概范围就行。
客观地认知是,讲到投资天赋、经验等等,我不如各位老师。作为投资新手韭菜一枚,我更多讲讲我对于财务自由之路各个阶段的不同思考,会写的非常坦诚,毫无保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行文会划分成十万阶段、百万阶段、千万阶段、亿万阶段,一共四个大的段位。每个阶段涉及了我的思索经历,一方面借活动对个人的经历做一个总结和反思复盘,另一方面可以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作用。本文的特点是逻辑清楚,说明白普遍规律和个人特征,讲清楚那些可以模仿,那些不太好模仿。
文章计划更新在 27 号,数字 27 寓意是每 2 个月更新一篇,本系列共 7 篇,用时一年。这让我有充分时间复盘,让你有充分时间思考,共同进步。
正文开始之前,我想谈谈对人生的富强之路的理解。
人生的富强之路只有两条:一知道自己聪明;二知道别人聪明。人生的问题在于大多数人自视过高,搞不清自己的能力圈;在于大多数人在芜杂的人海里,判断不清楚谁更聪明。 多年前我走的是第一条路,让自己无所不能,无所不知;多年后我走的是识人选人,去找到更聪明更专业的人。我认为后者更适合人生的进化。因为人生有限,人海无限。
# 第一阶段 十万元之前的经历
我出生的家庭不是大富大贵之家,爷爷文革入狱,奶奶拉扯七个孩子,姥爷很早去世,姥姥拉扯四个孩子。父母一穷二白,一直是缺钱状态,长辈几乎无支持,从来不曾富裕过。但是父母在零花钱上很慷慨,就是经常问缺不缺钱,甚至不缺钱还硬给一些零花钱的地步。所以形成的性格是对钱财不敏感,对经济毫无兴趣,我记得报纸上会有股市行情,除了这个版块跳过外,其它的版块全会读。父母其实过的很拮据。今年爸爸跟我讲,想要买新房,被要求一个星期凑够 15 万首付款,父母急的差点白头,最后一刻才东拼西凑缴款,差点买不上新房,一辈子手里余钱没超过 10 万,总有各种需要花钱的地方。与此同时,父母所遭受的经济压力我几近一无所知,或者没有让我知道。我傻到不知道家里有多少钱,没觉得自己穷,还觉得有花不完的钱。
深夜想起来以前的细节,顺便就把文章的错字和重复字改了,再补充些当时我家的情况。那时住的房子大概 50 平,2 万多置换的福利房(现在估计值 100 万,等拆迁中),父母想换个大点的新房,征求我的意见,我是坚决反对,觉得没必要。父母说大了结婚时需要房子,我很坚定的跟父母说,我不要房子,不希望父母太辛苦,不愿意被房子束缚住,不喜欢欠银行的钱,还房贷会很累很有压力,当然父母也没有听我的,后来新房建成,我就随遇而安住进去了。
简而言之,节俭、低欲望,上高中时,同宿舍的开销是我的八倍左右。甚至成年之后,别人去香港可能要花几千,轮到我就花几百。给个数字会更好地理解,在香港 100 小时,我的饭费开销不足 100 港币。怎么花呢?全神贯注做事情的时候,会忘记吃饭,一天吃一顿,就去便利店 711,20 港币左右可以搞定。我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完全没有感觉,不是吝啬,想要的东西,几万、几百万花了就花了,但是我没有铺张浪费、大买特买的消费习惯,这可能是跟很多人不太一样的地方,没有什么烧钱的爱好。最多是读个书,对吃喝玩乐没有什么特别的偏好,我的信用卡有数十张,但从来没有一张刷满额度,这个可能是大部分人很难做到的。
对于 10 万元之间的经历,因为时间线比较遥远,我忘记是什么时候达成的,那时候的我觉得自己很笨,什么都不会,心思细腻,写写诗,比较文艺,多愁善感。比如当时会写: “绿筱媚青涟” 之类。甚至膨胀到开拓“代写情书”的业务……可以凭借一篇华丽的文章让异性缴械投降,当然后来我的总结是关系进展越快,凉的越快,想要和一个人长期厮守,需要徐徐图之。
10 万元应该是靠工资收入迈过去的,没什么特别的纪念。薪水总是有结余,水到渠成就突破 10 万元了。时薪最低的时候 1 小时 1 元钱,半个月靠着加班,收入 213 元,开心的要死。人生蛮奇怪的,人生高点时薪十万多的时候,反而极其平淡,没什么情绪波动。
现在总结反思复盘这个阶段,我觉得的比较重要的是,心有大志,虽然在尘埃里,该有凌云之志。这个阶段时间多,也很容易迷茫,很容易耗散在细节里,超脱不出来,导致后边很难进阶。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十万元成就是很容易达成的,尤其是货币超发的大时代里,但这个阶段的陷阱是如果没有打下能力基础,会让人生止步于低段位。这个阶段可以了解一些投资知识,但是绝大部分人参与投资是有害的,容易虚度年华。这个阶段的重心应该是工作,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找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跟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将异于常人的地方能够形成赖以谋生的能力。很多女孩子说爱好旅游,变美,我觉得这些不是核心能力,但是如果成了旅游博主或者医美意见领袖,我觉得这才算形成了赖以谋生的能力。
总结:十万元之前,工作优先,量入为出,逐渐积累本金,找到人生的方向。
# 第二阶段 百万元之前的经历 入市前
百万之前的经历划分成入市前和入市后,本篇讲讲入市前的经历。
前篇讲到,从小时候记事起,就对数字、经济、钱财不感兴趣。后来,才专门研究财务自由人士的共性,后文会涉及到我的研究结果,敬请期待。今天就讲其中的一个共性,我很惊奇的发现很多财务自由的人从小就展露了镰刀的天赋,比如倒卖电话卡、游戏币之类,类似@魏斌杰这种经历反而是常见的,而我这种经历反而是不常见的。当年的我决然不会放下身段赚这种小钱,更不会精打细算,比如请客吃饭从来不 AA,都是我买单。如果 10 块钱进货,10.1 元卖给别人我心理都有负担,赚 0.1 元都会觉得良心过不去,有些人天生适合做这个,而我知道我肯定不适合。我估计看文章的投资者很多人不能理解这类人,如果生活经历中遇到过一些文艺少年、少女,仔细揣摩下词语“铜臭气息”,可能会对这类人多一些理解,基本上这类人不怎么关心钱,谈这个就是莫大的侮辱。关系到了,一切好说,不用钱;关系没到,一切不好说,再多的钱没用。 如果在体制内,可能对这句话会感同身受。为了写这篇文章,我特意登录了之前的旧账号,尽可能去还原当年的一些记录。
2008 年奥运前,在西门子学习,有位合住的大神炒美股,一有闲暇就开花花绿绿的 K 线,当时很不理解,觉得特别没有意思,这些破数字有什么好看的。 我觉得大神做的事情在浪费生命,完全不再我的兴趣范围里。2010 年我曾经写到过我对未来的憧憬,希望让未来的伴侣掌握家庭财产,留一些孝顺父母,留一些给孩子,留一部分应急储备金,我只要留 100-200 元就够了。穿过时光,去审视过去的自己,我想那时候的我有一些风险意识,知道要留应急储备金,也没什么欲望,更没有什么大的开销。那时候对未来的自己要求年薪 10w-100w,因为估算的是太少养活不了自己,100w+太忙,照顾不了家人,太辛苦,但说实话那时候 10w 是多少,100w 是多少,只是个数字而已。后来年薪突破 100w 的时候也没有想过控制收入,让其降低到 10w-100w 的区间,可见人的欲望总是在增长的。我没有严格按照过去自己对未来自己的安排,我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我尽力避免身边人对我期望太高,比如每年稳定的有 500w+,我会尽我所能尽责任,对自己严要求高要求,但我不喜欢身边人对我高期望,那样的人生过起来太痛苦。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欲望,但控制不了别人的欲望。
再说当年,我记得当初问过大神一个特别愚蠢的问题,下跌为什么要卖,等着涨回来卖就好了。然后他当时给我解释说 10 块钱,跌到 5 块,你卖不卖,不卖?好,跌到 3 块呢。当时还是懵懵懂懂的,也没想太清楚,就说坚持不卖等回本。多年后,我看到@小卡的帖子说“我当股票小白的时间非常长,我投资的水平和很多退休的大妈大爷的风格非常像。就是乱买一只觉得很便宜的股票,涨一点就卖,如果下跌就死守着,一直到解套。我记得买过一只股票叫常山股份,买入的原因是觉得股票代码 000158 非常吉利,12 块买的,一直跌到 2 块。然后熬了很多年解套了,在利息不算的情况,保本卖了。我来集思录之前,从来没有在任何一只股票上赔过钱,大家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会误以为我投资水平还不错的,可是我们如果从来没有错过任何一辆车,也许并不值得称道,因为那只是我们浪费在候车室的时间比别人多的多而已。我的投资也是这样,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去等待那些不值得投资的便宜股票解套。我在投资好些年后,去测算了一下,自己早期投资的收益也只是略高于银行理财而已。” 这段文字真是我经历的写照,去年我才逐渐认识到按照这种方式,不可能大赚,也很难大亏,在这个行为上停留时间越长,就越应该给自己贴上不聪明,进步缓慢的标签。新晋投资者会受账户成本很大的干扰,亏钱就打死都不卖,刚刚回本就特别容易卖出,除非天才型投资者,大部分人需要漫长的挣扎才能到正确的轨道上,这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有些人会一辈子错误的道路上,至死方休。你听懂了,看懂了,与真正做到是有很长很长的空白需要填充。
银行查询后反馈是 2013 年 1 月 4 日存过 1 年的定存,具体金额柜台没看到。估计是 1-2 万元,那是我这辈子第一次也是目前为止唯一的一次是定期存款。应该是从那时开始,有了一些余钱,那一年定存利息是 3.25%,比活期 0.35%要高一些。大概是 13 年暑假的时候开始的财务觉醒,我财务觉醒的根本原因是有钱和通胀,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开始切身感觉物价的上涨,意识到手中的钱在贬值,于是才开始琢磨如何守卫手中的财富。如果当时不是通货膨胀的那么厉害,也许我就完全不会入市了……我在想,人的一生都是时代洪流裹挟着前进啊。勤俭节约、量入为出的性格注定会有大量的结余,通胀的时代背景必然会导致走向投资之路,一切都是注定的轨迹,只是当时没明白。
13 年暑假的时候,我开始知道余额宝收益率在 8%,当是没有概念这是多么高多么不可能持续的一个收益,只是懊悔自己年初存 3.25%的定存太愚蠢了。那时,神奇的现象是场外不到 5%的金融产品抢破头,场内 5%+的金融产品没人要。多年后我才知道有些人通过这个判断到股市银行股有着巨大的机会,一把财务自由。 那个时候,银行的人员都说互联网产品不安全,看着收益高,但有着损失本金的风险,不如银行产品安全。但命运已经开始转动齿轮,时间会证明谁才是对的。
13 年 12 月的时候,我在香港见了一个 17 岁的男孩子,他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闲谈中他说通过投资赚几十万,今年年化收益率 40%,业余时间供职于离岸基金公司做宏观对冲策略研究,此外还辅导别人考 CFA。 他的话给我打开了一个世界大门,对我的刺激很大,我觉得我一把年龄活到狗身上了。我比他大几岁,但是差距是最高峰珠峰和最深底马里亚纳海沟的距离。就是那一次谈话,我开始注意力转向到投资。这里要讲讲对贵人的理解,很多人羡慕别人能遇到贵人、高人指点,能有比你段位高的人带,觉得很羡慕,但是从来没有想过差别在哪里,我觉得关键是自己要敞开心扉,扩大受众面,比如不要觉得别人年纪比你小,就觉得自己是不耻下问,有多大委屈似的。心不开,高人也会擦肩而过。另外,就是有一点根底,没有那个基础,就不可能有后续的缘分了。
以上是我认为比较普适性的规律,我认为最好的导师他想让去 C 点,然后不直接告诉你去 C 点,而只是让你站在 A 点,不经意间,你恍然发现你已经站在 C 点了。因为人性天生逆反,有时候弯路比直路有更好的效果。
14 年真是波澜壮阔的一年啊,开始从余额宝、P2P、股市一路升级而来。
2014 年 1 月 9 日,我第一笔 2 万元汇入余额宝,我开始奔向了马云爸爸的怀抱。
2014 年 3 月 25 日,当时对基金和股票都是懵懵懂懂的状态,有个微信号自媒体推荐打新基金,承诺年化 12%的收益,我一看正好是我预期收益,然后进了一家叫一路财富的第三方平台,顺手就买了 12w 的新华鑫益灵活配置混合 (000584),从募集到成立用了 20 天,大半年过去了我偶尔看了眼持仓,只有 1 只 0.58%仓位的股票,跟预期收益差的特别大,那时我微信号文章读了已经不少了,开始认知到软文了,于是把那家自媒体取关,一别两宽。但我用了 5 年时间才摆脱这家流氓平台,拒收一个号又来一个新号,无穷匮也,总在你遗忘的时候重新杀回来。我觉得比较特殊不能复制的地方是,我没有新手奖励,第一次买基金就是不是很愉快的经历,以至于让我直接蹦到了股市。
2014 年 6 月 11 日,我买入第一笔 P2P,我买入 P2P 是当时有个比较火的节目是非诚勿扰,家人在看,我偶然一撇注意到一个叫任用的人,感觉他商业嗅觉很敏锐,很有洞察力。我印象中比较深刻的是他们做 P2P 是以高屋建瓴的思路去选赛道,排除了在线教育之类的,选择了小额贷款这个创业方向。后来我就陆陆续续买了几家平台的 P2P,17 年 9 月,彻底清仓完 P2P,我清仓的原因是 P2P 的收益已经开始逐渐下行,逐渐意识到 P2P 本质是垃圾债,信用不够,每日增长其实幻觉,也承受一点点波动孕育着巨大的风险,有什么信息也是最后才能知道,比如任用和另外两个合伙人分道扬镳我是很久之后才知道。其中一个合伙人重新创立了一家公司,当时入金奖励很丰厚,打过几次电话,我都没有入金,前段似乎看新闻在说公安侦查暴利催收的问题,回顾当年,恍如梦中。那么多聪明人陷进去,我们全家居然毫发无损。我看到那些金融难民凄凄惨惨的经历,觉得是股市救了我,如果不是股市,也许我也是其中的一员。如果说又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段经历写在我跟 P2P 的前尘往事~ https://www.jisilu.cn/question/308990 (opens new window)
总结:百万元之前,工作优先,投资为辅,不可主次颠倒,小额钱财试错,不要盲目乐观。
# 第二阶段 百万元之前的经历 入市后 ii
第二阶段百万之前的经历划分成入市前和入市后,本篇讲讲入市后的经历。
至少目前,没听到有任何朋友给我的入市经历是一样的,所以分享下我的独一无二的入市经历。
在入市前,我感觉资本市场有机会,完全不是因为牛市赚钱吸引来的,熊末牛初是我主动选择入场的时机,为此做了半年的准备,经过分析比较,我认为期货和股票中,股票的存活率要高于期货,所以我选择了股票而不是期货。我跟世界交互的过程里,有无数的证据表明我没有主角光环,没有金刚不坏的体质,我是个普通人,大概率的事情会发生在我的身上。这个结论很重要,重要在我不妄想自己天下无敌,不自负聪明绝顶,别人犯的错误我大概率也会有,所以当别人遇到,我可以提前思考应对。 因此,我用了大概半年的时间去读各种失败,把投资失败的人间惨剧看了绝大部分,看的最多的字眼就是追涨杀跌,所以我的入市后的操作就是不追涨不杀跌。别人买我卖,别人卖我买。
当年我有个特别搞笑的做法是,不懂价值怎么办,我采用的是刻舟求剑买入法,当然这种买入方式有极大问题,但回顾看,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确实很好地保护了我这个新手。什么叫刻舟求剑买入法,找到近期的最低价,不跌破这个价格坚决不买。很搞笑很弱智,但是当时我就是这么做的。
从我开户到买入第一笔交易用了四个月时间,前几笔交易用了半年的时间,一开始就没有管不住手躁动的情况。招商证券有创业板的名额,柜员小姐姐有指标,很殷切劝了很多次,我是坚决不开创业板。当时创业板非常地火爆,赚钱效应非常好,营业厅开户的络绎不绝,那是都在讲创业板很快会超过 4000 点上证指数 (opens new window),我是坚决不开通,不为所动。守着我的低 PB、低 PE,不眼红,旁观着妖股乱飞,毫无波澜,不听消息,不钻研 K 线,独立思考,自负盈亏。
我是从一开始就踩着无数人的血泪教训入市的,非常古板、非常教条、非常正统的入市之道。
那年,在一个网红小姐姐群里认识了一个土豪,我们都叫 Ta 董事长,非常神秘,年龄不详,性别不详,居住地不详,他写过一篇文章,我记得很清楚,请大家看:
“炒股真的可以实现财务自由吗?可以,就像买彩票也可以实现财务自由一样,只是这两者都比卖茶叶蛋实现财务自由的概率稍低一点。炒股最容易实现的梦想就是财务溃败。
一件事情,干的人多了,赚钱的人就少了。股票市场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因为没有门槛,谁都可以进入。营业部门口贴着: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你看到谁拿着钱准备开户,看到这几个字掉头回家的?如果把这句话改成:统计资料表明,100 万个炒股的人,只有 1 个可以成为千万富翁,另外 90 万人倾家荡产。是不是效果会好一点?我想答案是会引来 1000 万个人开户。
最糟糕的是,我们这 1000 万人,永远处在这个腐败食物链的最末端。你带着天天上班攒来的钱,带着信用卡套来的钱,带着从父母那里骗来的 2/3 的积蓄,带着建设和谐家庭的梦想踏上这个战场。可是枪还没找到就输了一多半,你要能扳回来就算成功,你要想再大赚,你就得是金字塔的塔尖,让绝大多数人成为你的祭品,当然更大的概率是你和乌合之众一起用来夯实塔基。
怎样才能找到制胜之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十多年来,我自己得出的结论是——“安全第一”。具体可以分解为十六个字:小亏小赚,偶尔大赚,绝不大亏,慢即是快。
我平常从来不和真人打牌,不和真人玩麻将,不参与任何短信抽奖活动。周围的阿姨都说我是一个传统好男人。可是她们哪里知道,我每周有 5 天时间都在全世界最黑暗的赌场里大把大把的不停下注。
我为什么喜欢这个赌场?
因为我不善人际交往,手机通讯录上只攒了 12 个人。
因为我内心高贵,不愿在现实中趋炎附势。
因为我注重睡眠质量,喜欢睡到自然醒。
因为我立志做一名轻体力劳动者,最高境界是不劳而获。
因为周围的阿姨从小就夸我聪明,我想我就是那唯一的千万富翁。
于是我来了。
我体验到了一个人交易时离群的孤独,我克服了。
我体验到了市值闪电回撤时的巨大心理落差,我克服了。
我体验到了与本能较量的痛苦挣扎,我克服了。
我体验到了白领、金领、粉领、认识我的人们异样的眼光,我克服了。
我体验到了眼前的黑不是黑,但是我也没明白你说的白是什么白。
我只是活在我记忆中的那团白云背后的蓝天里。
把股市当作过家家的人很多。但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样,视为一条不归路。也许是因为喜欢,也许是因为艰难,踏上了,就只能走下去,不断坚强自己,不断安慰自己,不断完善自己,越来越信仰自己。其实我知道,就算做到了极致,我们也可能会迎来注定无比失败的一生。我这个人从来不相信封建迷信,我只信命。
也许会有那么一天,我们 900 万个白发 LOSER 们和那唯一的千万富翁坐在一起吃饭。我们纷纷向他道贺,千万富翁笑中带泪:我为了赢你们这 900 万个 SB,输掉了我的一生。
报道说,周润发驰骋影坛三十年,其江湖地位早已不可动摇。当被问及目前最缺少的是什么的时候,周润发的回答令全场媒体惊讶不已,“我现在最缺少的就是爱情。我跟老婆已经没有爱情了,感情很淡。”此语一出,全场哗然。
“明星就是明星。”
我看过很多人辞职炒股的理由,但我始终认为这篇文章是我见过写的最好的一篇。当时董事长还写了一首诗:
提示
《不送不别》
初识只觉桂花香,凉风红叶听蝉鸣。
曾怨嘻笑欢颜短,也因群散各飘零。
昨闻我玄唱离歌,今朝人远酒未醒。
此情无计可消除,惟待明年春草青。
后来这个人就不在我的生命轨迹里了,各自飘零,他对我的影响就是这篇文章和这首诗,这里我把这篇文章和这首小诗也送给大家,懂的自然会懂,不懂的缘分到了自然会懂。
当时很多血泪教训是劝人不要进入股市,我很审慎的考虑这些良心建议,我没有选择进赌场,没有选择零和游戏,我相信但不是盲目自信我不会成为绝大部分的失败者。
我认为我不会成为失败者,有这么几点理由:
A. 我有极大的性格优势,我很耐心,我能为了目标达成,可以在冰天雪地一动不动地埋伏,比绝大部分人更有耐心,耐得住寂寞。
B. 人生离不开投资,迟早要卷入,未来有大机会要出现,不如主动去拥抱。
C. 我对钱不敏感,别人来是赚钱的,但我的主要目标不是赚钱,我的目标是更好地提高完善自己,投资是很好的指标,好的行为奖励金钱,坏的行为惩罚金钱。赚了钱是收获,亏了钱是收获,先天就立于不败之地。
个人觉得我的路径不容易模仿的是:
开户后等了 4 个月,趁着双十一,买入招商银行 (opens new window)500 股,当时只敢买低 PE 的银行股,然后就是 2015 年 1 月 19 日深幅调整,上证综指跌幅达 7.7%近 300 点, 创 7 年最大跌幅,我又入场了,第一笔交易 5 个月之后才碰到第一个涨停,兴业银行 (opens new window)。从一开始,每笔交易都有记录,买入和卖出时间记录的清清楚楚。
没有不切实际的一年翻 N 倍,没有暴富发财梦,股市赚到 100 万,不是多牛逼,而是因为我有 1000 万。压根就没有一夜暴富的念头,从买没想过抓涨停,更没想过一夜翻倍,从来没有。一开始走的就是巴菲特、芒格、格雷厄姆之道,没有在选择上出现弯路,一上场就是长期投资,终身投资,短线、打板、ST……,结合对自己的认识,判定不适合我。唯一的几次听消息听推荐,都是很靠谱的大神,但是结果都不好。也就是说,从一开始,大部分人出现的典型问题并没有在我身上复现。
没有师傅,全凭自学,不迷信任何老师,都是自我学习,自我进化。
总结:百万元之前,工作优先,投资为辅,不可主次颠倒,小额钱财试错,不要盲目乐观。
个人认为百万之前最重要的是积累,积极学习,而不是计较金钱得失。需要规划好合适的路径,多从别人的错误经历汲取教训,不要赌徒心态押大小,让自己拥有清晰的逻辑,明确的目标,可实现的路径。一步一脚印,积累到自己的第一个百万,不要急于求成。
# 第三阶段 千万元之前的经历 i
千万之前的经历划分成股票和非股票,本篇讲讲非股票的故事。
之前在集思录说过一句话:“很多人认为财富的增长是线性的,其实大部分不是线性的,而是非线性增加的。其实有很多人在短短 1-2 年暴富,当然也有很多人在很短的时间暴穷。”
这段话一方面是对世界观察得出的结论,另一方面是个人经历的写照(此处删掉了个人 2 年十倍的经历)。很客观地说,比大多数人幸运,但逊色于很多大神。
本篇更多谈谈阶段性的感悟,可能对,可能错,对我个人的价值是能对自己的过去有个反思和总结,从这一点看,我觉得是好的。
我比较困惑的一点是,为什么不花钱或者少花钱能搞明白的道理,有的人愿意却用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去明白。所以我愿意讲讲我刚开始犯的错误,当然亏的钱有点少,但是我觉得价值很大。
我们进入了什么地方?明火执仗,合法抢钱的地方。现实社会抢钱是要犯法的,这里是合法的。能抢你 1 块钱,就能抢你 10 万块钱,所以我不觉得这个阶段讨论几百块的损失有什么不对,事实上,这些几百块的损失可以反思总结的有很多。
此文涉及到了雪球创始人方三文、银行螺丝钉,很客观地说,我觉得他们的成就很令人钦佩,也值得学习,但我要说的是我因为他们推荐,出现了这辈子的第一次投资理财亏损,到现在都没有找回场子。本来不打算讲的,但后来我决定讲出来,更多反思和总结得失。就我现在的观想,并不是大 V 带货不可以,如果是一个赚钱收广告费的人设,发点广告赚点中间收入无可厚非,但是麻烦的地方是小白只是基于信任,并不能识别商业价值变现方面的考量,不纯粹的推荐就会导致信息的质量有很大的折扣,所以我能理解这类做法,但是我选择不看或者审慎地看待。
这个事件的起因是我在微信上读了银行螺丝钉的一篇软文推广,我把文章附在下边,很典型的一篇文章,看多了之后才会有免疫力。历史收益不错、限购、文章循循善诱,蛋卷基金刚刚成立,随后雪球老板也晒出了买入交易记录。作为债券小白,既然两位大 V 都说好了,我就跟着买呗。
特殊的“银行理财”——定开债券基金 (opens new window)
博时安怡 (opens new window)6 个月定开债 002625 这个标的让我一年亏损 -2.74% 累计收益-548.8 元,从此之后,我对蛋卷基金有了心理阴影,以后再也没有使用过蛋卷基金。讲这段经历,并不是我怨恨什么。我习惯先找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归咎某个人某件事,就算某个人不喜欢,也要去看对方的优点而不是盯着缺点。遇到跟自己意见不同的,不是急着反驳争论,而是积极汲取对方有价值的地方。
从此之后,我学会了把历史收益跟未来表现切割开来,不会因为历史收益好而冲动购买;我学会了非常谨慎地审视大 V 晒出的交割单,大 V 的交割单对看到的人会有强烈的影响,可能抄大 V 作业能赚到钱,但是总会有一次吃大亏;我学会了有意识地对抗软文的诱惑;我学会了冷静面对限购、一折、优惠券等各种优惠,以是否需要并且适合自己为决策依据…….
我当时写了简单的反思总结。
教训反思:
• 蛋卷基金新开张,按最高的申购费率收的,2 万元买入,申购费 47.88 元,前期费率是 0.24%,现在是 0.06%。
• 债券牛市历史收益率高点冲进去,投资买的是未来而不是过去的收益。
• 半年后套牢心态,没有赎回,没考虑利率上升周期,又扛了半年时间希望能解套。还有拖延因素,开头知道明确日期,但是卖出结束截止期忘记了。
• 受到文章推荐和 KOL 买入的间接影响,没有考虑双方承担的风险不同。比如对方有 1 个亿,那个 5 万元买无所谓,你只有 10 万元,拿 5 万元买就买就是很大问题。通常大 V 不会告诉你 ta 有多少钱,买了多少仓位,价格、时间,买入卖出,有很多的变量和不确定性。
• 潜意识认为限购的东西是很好的,需要抢的。
• 没考虑最坏的情况,以为很安全的固定收益。
• 没想到流动性的问题,没想到卖出的时候拆成了三份才能卖出去。
• 11 月 2 日卖出,11 月 6 日 15:01 才转出,11 月 8 日才能取款。
事件后果:
彻底对蛋卷基金失去了信任。并不是蛋卷基金不好,只是初次接触糟糕的体验,让我永久将其排除在外了。
再看一个例子。
最近中国银行 (opens new window)原油宝事件闹的沸沸扬扬,很多投资者亏光本金还倒欠银行钱,或许因为社会主义优越性,可能会少亏点,但这无疑是一次痛彻心扉的投资者教育,当然也有幸运儿,据说某人用 1 万美元从这次史无前例的负油价里获利数百万美元。原油宝巨亏刷屏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暴富的人和余月宝。这里我想聊聊余月宝的故事。
大概在 16 年下半年的时候,支付宝推出一款新产品,可能是仿照余额宝,新产品的名字叫余月宝。当时就在支付宝的首页天天推广,宣传收益比余额宝高,底层资产是债券基金。
阿里巴巴 (opens new window)是大公司,蚂蚁金服,多么强大的背景,多么牛逼。我就买了 3 万块的,买入后就几乎是天天跌,三个月亏损 -2.74% 累计收益-315.65 元,这是我投资历史上的第二笔亏损。
余月宝好像总共就出了 5 个系列,产品诞生的时间正好是股债双杀叠加年末钱荒,坑了一大批人,我就是其中之一。
我当时写了简单的反思总结。
教训反思:
• 支付宝每天在首页都推送余月宝收益率 5.53%的广告,因为比余额宝收益高,但买入后每天持续亏损。天天看着不停亏心里还是不舒服的,还无法亏本抛出,只能硬亏一个月,到下个月 5-10 号才能卖出。
• 余月宝让许多人以为这是个纯债基金,仔细看,它是可以同时投资股票和债券的,它的第三季度持股比例高达 59%,重仓股为招商蛇口 (opens new window),占净值比例 9%以上。按规定这支基金的风险水平应当标示为“高”,稳健性投资者应当是不能购买的,然而蚂蚁金服仅仅是在购买时用小字提示了一下而已。
• 过度信赖大平台的背书,对买入的基金调研做功课不够。
事件后果:
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
所以,我花 300 多块钱知道了什么牛逼的背景都不能金刚护体,稳赢不输。就原油宝事件来说,多少投资者是冲着中国银行 (opens new window)的金字招牌来的,结局是别人旁观见证历史,这些投资者躺在历史的车轮下见证历史。
真金白金买入的时候,一定要知道底层资产是什么,风险是怎么样的,而不是相信某个人、某个机构诸如此类。亏赚都要明明白白,这才能有成长和收获。通过 300 块钱,少亏了几百万,从这点说,这个学费交的很值。
有多少次亏损发生在看到某个大 V 买了,听起来有道理,然后跟买,然后以无比惨痛的结局收场。我的理解是跟买和听消息买卖巨大的问题是跟认知不匹配,赚钱是侥幸的,亏钱是必然的。
我还花过 3000 元买了 2 手 150 元的华通转债 (opens new window)博高价重组,从此之后我再也没有碰过高价债。
总结:本篇文章我想传达的内容是我个人认为百万到千万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确定自己的锚。比如我会建立观察清单,通过时间去筛选验证,不靠谱或者不适合的取关,然后在清单里分出高权重的信息源。最终要弄清楚错误的路径是什么,正确的路径是什么。去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如果可能,拿出一小部分资金来试错,用小钱去完善自己的认知能力。不要想着赚大钱,先学会少亏钱。
或者说,暴富的路径往往具有不可复制性或很高的门槛,但是暴穷的路径往往具有相似性或很低的门槛。要想赚钱太难了,但要想亏钱太容易了。不要因为亏的少,就觉得没有什么收获。相反地,大的亏损多少都能从小的亏损中找到影子,勿以错小而不为,非要酿成大错才痛彻心扉。
# 第三阶段 千万元之前的经历 ii
自己挖的坑,含着泪也要填完。最近被社会毒打的怀疑人生,对自己更多的是反思和审慎地评估,这次写的会更冷静保守一点,不知道有没有大佬打赏下抚慰一下受伤的心灵。
上次更新讲的是非股票的故事,本次更新主要讲股票的故事。
华尔街有胆大的交易员,也有老的交易员,但没有又老又胆大的交易员。
我的理解是,在这个市场,胆子太大,你将一无所有;胆子太小,你将一事无成。走的每一步都要平衡好,不能太激进,也不能太保守。激进的很难退回保守,但保守很容易变得更激进。激进的时候要克制自己;保守的时候要能进取。胆子太大,赚再多的钱也不是你的;胆子太小,基本上绝缘于赚大钱。总之,平衡考验智慧。
不谈司空见惯的门槛低、预期高的通病。现实中,股渣的概率远大于股神,但每个投资者进入市场之初绝大部分自我感觉良好。
我这里想讲的是投资对情绪的影响,也就是被 K 线操纵情绪。涨的时候信心满满,觉得天下尽在朕心;跌的时候怀疑人生,觉得举目都是敌人。 所以二级市场待久了,就很难是正常人了,整个情绪随着红绿起伏,不交易就不舒服。所以怎么要防止自己变成交易的奴隶,应当是重当之重。强如巴菲特,也要远离华尔街,躲在奥马哈,逃避情绪的侵扰。
人生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让自己有选择的权利,为啥要把自己逼到没有选择的境地?
这个阶段,我认为大部分人更适合把自己作反向指标,不用找什么反指,自己就是绝佳的反向指标。什么时候觉得春风得意自信心爆棚,我观诸君皆傻逼的时候,这时候最好卖;什么时候跌的怀疑一切,无比绝望怕的要死的时候,看谁谁牛逼,这时候最好买。很简单吧?但简单的前提是要把情绪抽离出来,而不是陷在 K 线红绿的幻想里。
下文分成亏钱感悟和赚钱心得两个部分。
# Part1-亏钱感悟
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我觉得核心原因是“认知不足导致的犹豫”。 $腾讯控股(00700)$ (opens new window)、 $美团点评-W(03690)$ (opens new window) 、拼多多 (opens new window)、贵州茅台 (opens new window)、中国国旅……耳熟能详的产品和服务,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是事先嘴炮看好却不重仓,或者股价巨幅上涨后看好。
不是见不到巨大的机会,而是对巨大的机会缺乏足够的认知以及相应的执行力。
因为大 V 的推荐加上低 PE、PB 符合初入市的调性,很长时间里我都持有 $长安汽车(SZ000625)$ (opens new window) 这家公司。后来慢慢意识到商业模式的缺陷,也见到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割肉止损,而我还在幻想能涨到成本价以上。
我逐渐意识到了 PE 陷阱,烟蒂股对大部分人来说是一种高风险低收益的行为,因为缺乏定价能力,表面上低风险,实际买的是高 PE 的风险资产。看着 PE 低,短短数年就能回本,结果盈利减少后,就变成数十年或数百年才能回本。不是说便宜的东西不能买,但是绝大部分人没能力识别是真便宜还是假便宜,到最后陷入的人性的挣扎。明知基本面已经变了但是仍然持有不动,最大的过错是一是有成本意识,不回本不愿意浮亏卖;二是总觉得困境会反转,没想到完整地见证了顶峰到低谷的不断探底。
后来才醒悟,干嘛跟自己过不去,挑一个困难重重,被人虐的死去活来的企业,尽找最难的事情去挑战,一个年年亏损,产品和服务价值随着年份衰减,前景黯淡,跟这样的公司较劲不是给自己找麻烦么。
长安汽车 (opens new window)我在最低点卖出后,迎来了波澜壮阔的上涨。我不后悔这次卖出,但这让我怀疑普通人真的有择时的能力吗?高抛低吸听起来很好,但有几个人能做到,更多做的是高买低卖。
曾经有段时间,觉得市场定价错误,为什么兴业银行 (opens new window)+浦发银行 (opens new window)的市值小于招商银行 (opens new window),难道兴业+浦发两家银行还比不上招商银行一家银行么,回头看,市场是对的。
还有一段时间,觉得分众传媒 (opens new window)是极佳的商业模式,一本万利,后来逐渐意识到分众这家公司实际处在一个很狭窄的市场,自己对公司的认知是不足的。
所以,我的归纳是:大方向上没有花力气去解决或克服那些正确又难的问题,而是四处捡一大堆芝麻。在小方向存在:一是自身的犹豫难断,错失了很多机会;二是眼光不够好,错了不认损,导致了更大的损失。
我离一个优秀的投资人主要的差距在于清晰地判定价值,抓取阶段性主策略的能力。
# Part2-赚钱心得
认知能力+执行力
一般来说,认知是需要有个过程的,不会一步到位的。如果一开始进入就是亏大钱,一定是打开方式不对,这时候不要急于尝试,而是停下来思索问题,现在思想上探索可行的成功模式,用模拟盘或回测数据去检验,然后再去实践。
想法正确与否和有无他人支持、同意你无关,正确的是事实基础和逻辑推导的过程是正确的。
接纳自己不具备选股能力,更不具备择时能力,这种场景下,怎么把不利的牌局变成对自己有利的局面?
我的解决方案是先套利再找价值,去找最基本的事实,获得常识,普遍的规律,逐步去构建 50-60 种的套利工具箱。
在这些方向去努力:
1、快速学习,主动了解,快速行动抓住机会窗口的能力,去解决正确又难的问题,比如啃招股书、财务报表、研报,确立价值的锚;
2、提升认知,建立自己的操作系统和完善逻辑模型;
3、抓主线,要及时找到合适的人,但要有监管的关键指标;
4、找到个人的阿喀琉斯之踵,然后针对性去做弥补,弱点很难彻底消灭,但能做的是预防变成致命伤害。
5、通过社交拓宽人脉,通过阅读拓宽对机会狩猎的视野。
举个例子,以下是我自己的学习日志,重要的都要先记下来,先树木,以点破面,最终形成全局的认知。
本篇文章我想传达的内容是我个人认为百万到千万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确定自己的锚。错误的路径是什么,正确的路径是什么。去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如果可能,拿出一小部分资金来试错,用小钱去完善自己的认知能力。不要想着赚大钱,先学会少亏钱。或者说,暴富的路径往往具有不可复制性或者有很高的门槛,但是暴穷的路径往往具有相似性或很低的门槛。
财富机会只会降临在有胆识又很谨慎的人身上。
# 第四阶段 亿万元之前的经历 i
不知不觉来到了倒数第二篇,下一篇就轮到收尾了。这篇和下篇的区别是这篇聚焦在防御,下篇聚焦在进攻。
总体上感觉,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幸福度不高。欢愉短暂,痛苦长存。 比如指数连续大涨,然后自己的仓位却在阴跌,天天跑不赢指数;再比如踏空,别人 A 股美股天天新高,你却原地踏步甚至回撤多多……
现在是信心受挫的阶段,也只能聊聊自己的想法,不敢说自己的想法一定是对的。之所以信心受挫,主要原因是太多次发现同样的事情,自己做赚 1 块钱,别人做赚 100 块钱。这种差距总会让我去反思,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尤其是近几年可见的系统性机会都没有把握后,对自己的想法愈加地审慎。
在游戏中,我最重视防御。在现实生活里,亦是同样的思维模式。先有胜利的把握再去战斗,而不是没有胜利的可能去豪赌一线的翻盘希望。
我的思路是先防御后进攻,别人死了十多次,我还有过半的血量。自我认知里,我不是绝对保守的,前景足够好,该承担的风险愿意去承担。但是这个不代表不重视防御。
有句话说:遇到事情先做最坏的打算,那么剩下的都是好事情了。我个人觉得生活里应当降低预期,高预期让人很不愉快。人生不是一个线性增长的过程,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或公司可以永远超越预期。
所以资产量到千万以上,既要关注存量,也要关注增量。存量规避的是巨大的回撤?也就是要想清楚凭运气挣的钱,凭实力亏完的人出了什么问题?
清楚的认识自己,给自己建立模型,最终构建成一个立体全方面的客观认识。
如何防御呢?
个人的思路是优先用保险覆盖家庭成员的基本保障,搭建重疾险、寿险、医疗险和意外险的四位一体防御,防止因病返贫。先确立基本保障,再考虑个性化的需求。 穷人和富人都需要保险,穷人不配保险或者过度配保险我都觉得有问题,富人那更多侧重在个性化的需求上。
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买保险的,反正我是会选择注册个保险经纪人,这样给家人覆盖基本保障的时候可以节约一些。
其次多看看他人失败的经验,从别人的教训里汲取经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任何 50%以上回撤的情况都要代入自身,考虑是否会犯同样的失误。
只要没有大的失误,千万到亿无非是时间问题。有的人嘴上喊的是复利,实际行动走的是暴利。暴利当然后,可暴利的前提是要降低风险。
这个阶段也要考虑,到底是该开源还是节流?
我的答案有两种情况可以不用太考虑节流,不用太考虑防御。第一种是主业有巨大的增量,比如有的朋友资产量 5 年翻了 100 倍,拿到第一个 10 倍后,行业空间支持着突破了第二个 10 倍。这种情况其实可以用进攻去代替防御;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赚钱的方式很多,有多种赚钱的渠道来源。这两种就是存量相比巨大的增量太微小的情况,这种情况下考虑节流是错误的,是在走歧路。
除了这两种情况外,大部分既要考虑开源也要考虑节流,既要看增量,更要看存量。如果增量很少,那关注的重心就是存量;如何利用现有的存量博取一个中长期的机会。这个话题,我们希望在下一篇再进一步阐释。
本篇更多强调的防御,减少不合理的开支,为系统性的机会蓄势。
不知道有没有朋友关注到积分这个领域,善用手里各大金融科技 (opens new window)机构给的积分,基本上可以覆盖生活的一些必要或非必要的开支,例如话费、洗衣液、食品、会员卡、火车票机票、酒店住宿等等。
最后,补充一句,对于薅羊毛这个问题,我个人不建议投入大量时间的。将军赶路,不追小兔。很多薅羊毛的人忽视了时间的价值。对于对金钱数字不敏感的朋友来说,一些积分、礼品、奖券,价值不高,但是会很好的锻炼对游戏规则的认知,对金钱数字的客观规律有了更进一步了解;但是对于过度沉溺小利的人来说,长期看,是牺牲了大利益的。应当阶段性的评估自己的人生机会主线,用时间的价值去衡量,而不是短期的经济利益。
本篇文章我想传达的内容是我个人认为千万到亿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先确立错误的路径是什么,去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先要做好防御。在非常确定的条件下才集中,否则分散押注。
在一定的量级段位,东山再起的机会属于是属于伟人的,而不属于普通人。
财富机会只会降临在有胆识又很谨慎的人身上。
# 第四阶段 亿万元之前的经历 ii
这是本系列的最后一篇。我的承诺全做到了,按时按刻。之前的承诺是文章会更新在 27 号,寓意是 2 个月一篇,本系列有四个阶段 7 篇文章。两个月一个学习阶段,让你和我有充分时间思考。本系列阅读完需要一年时间。
进攻,我个人觉得最重要的品质是进化,在一个常变常新充分博弈的市场里,反思然后进化,及时地调整自己,这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品质。
大部分人要接纳自己是普通人的事实,既然不是富二代,没有父辈的余荫,家庭背景多少会限制将来的生活,就是父母能给予的条件、自身的经济条件、教育条件、家庭条件,肯定会决定能够到哪个高度,但是有进化能力,这些天生的桎梏就更容易突破,触碰到更高的天花板。
但如果想问资金量大一些,该怎么投呢?
我可以说说我是怎么做的,如果觉得对自己有启发,可以打赏点,这里没有绑定实名,无法提现的,无非是自己打赏别人的时候无需额外充值了,也算本系列写作给我的正反馈激励吧。如果有更多的激励,也许会愿意分享自己的一些心得笔记,保证坦诚而真实。说实话,这七篇文章写了一年,对我来说,有的时候更多是一种责任或负担,不是特别愉快的一段经历,更多是一个包袱,但我答应了我就要做到做好。
其实你资金大了,心态就变了,资金小的时候投机心态就大,总想着暴富翻倍。资金大的时候,平常心就来了,就算一个理财收益也是很多钱啦,没有必要去搏命了。我有些朋友就是猛加杠杆暴富的,但是现在的操作就没有那么激进了。当然依然有保持激进风格的,那是一瓶酒喝完了,再来一瓶,一瓶又一瓶……
下文讲讲我是怎么处理我的资金的?
先前的时候,资金是极度分散的。因为无知,所以每个都投一点,东方不亮西方亮,收益也有限,但是损失也有限。不懂就分散,这对自己是有效保护。相对懂就可以集中,我目前是从分散向集中靠拢的阶段。
钱少的时候,其实是有很多暴利机会的。比如我前几天就赚了 1000 倍,听起来是不是很羡慕。牛逼不牛逼,1000 倍,3 个 10 倍啊,想想啊,你现在的资产乘以 10,再乘以 10,还要乘以 10 是什么状况?
其实不要羡慕,只不过用 1 分钱抽奖中了 10 块钱而已。
这种暴利对大资金来说没有多大的意义,分母太大了,分子太小,对净资产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钱多的时候,赚钱的手段就大大丰富了很多。
具体执行上,我会把资金大体分成 10 到 20 份,像老巴说的打孔理论一样,慎重地投出去。
有很多机会是有有资金门槛,跨过了哪个门槛,这就带来了新的盈利模式。比如有些机会仅限于合格投资者参与,最近的是恒大债的机会,再比如网下打新的资格,没有相应的资金就是无法做的。比如有些小私募达不到 10 亿以上的规模,有些机会只能干巴巴看着而无法参与。
再比如有了自己的公司,就能衍生出新的机会,公司作为一个大平台,可以撬动很多的机会,相当于是个高配版的上海名媛群。这些东西,没有父辈的指导,你只能靠自己的摸索或者圈层。毕竟,有人手把手教你,要比黑暗里一个人踩无数的坑才明白要更容易更有效率。
你走到这个阶段,算已经赚过大钱至少一次了,有趣的是你赚过大钱一次是跟没有赚过钱是完全不一样的。你赚过一次,下次你就知道什么是大致是靠谱的,什么很不靠谱,也就是赚过一次在同一个事情的胜率要大大过于没有赚过一次的人。如果你赚过一次,又能持续进化,一定会很富有。没有赚过大钱是不会明白的,只凭言语文字是理解不了的。
赚大钱说到底是思维方式+执行力,亿万的钱靠的是复利,在正确方向的执行力。具体模式每个人也不一样,一定是高壁垒,告诉你也做不到,没有任何意义。如果可以复制,就中国人这种天性,显而易见的机会会迅速被市场填平,前人吃饭,后来者买单。
极端做个假设,年薪百万,已经是人中龙凤了,要不吃不喝什么都不做,赚到的钱都存下来,理想状态下,无任何损耗每年获得 100 万,也要差不多 100 年才能有 1 个亿。可纵然是这样,人生有什么意义?难道是整个生命只比普通人多几位的数字?
这个阶段要把握的其实是思维和圈层。
在假定资金是聪明的前提下, 我自己会建立权重,找比自己资金量多 2-10 倍的人学习,至于资金量,不需要特别精确,只需要判断一个大概范围就行。 我认为这样会更切合自身的情况,指导性更强。很多人去看首富的语录之类的,我不会去看,我个人觉得对我没什么价值,因为圈层不一样,思维方式也不同,去找比自己稍微强一点的,相当于把自己的机会接触面放大了,也更容易执行。太大的机会对你没有意义,因为门槛高你进不去;太小的机会对你更没有意义,因为门槛低价值低。
记得之前我讲过自己是怎么建立权重的:
关于大 V,我会按 3 类处理。
第一类,经过观察后,提高认知力就能排除掉,这样可以避免犯大错误,跟东博类似的之前雪球有个大 V 名字是炒的是心;
第二类,实践中加深认识,是有真才实学还是打嘴炮,比如股社区/招财大牛猫,非常幽默有人缘,但你要截图过他之前的一些判断,有非常多的判断是错误的;
第三类,高权重信息源,就是这类人讲的话要比其他人在同样的信息上权重更高,不是说盲信,但大神就算是错了也不影响你自己的学习跟踪,比自己瞎鼓捣强多了,就比如医学上钟南山讲几个判断有没有可能错误,当然有,但是不妨碍我参考,因为他对的概率远大于我..
也就是说,不要因为别人跟自己不一致就急着反驳否定,在自己的高权重列表里不断的拓宽自己的认知面,从旁人的教训里推理自己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检讨反思自己的失误。
抄作业找适合自己的,跟自己路数匹配度高的。你心里接受的是技术面,跟基本面的大牛学来学去是折磨自己。我有的朋友一年 N 倍,龙头强势股战法,他也告诉你票了,你也听进去了,刚买上不久,还没有热乎呢,他说他又换仓了,只剩下你在风中独自凌乱……..
言有尽情无穷,最后以康晓阳曾经说过的话结尾吧,我觉得他这段话讲的很不错,大资金更需要有长期的视野。
重仓
“长期投资是获取财富自由最简单有效的途径。因为,只要一次重仓的大机会就够了。
值得重仓的标准可能每个人都不一样,有人看中确定性,而我更看中机会的大小。
那什么样的机会才是大机会呢?每个人的想法又可能大不相同。对于长期投资而言,我想至少要 20 倍才可能称得上大机会。
如果是成长股,即便股价打折,20 倍的涨幅至少需要 10 到 15 倍的业务增长空间。如果是属于不考虑成长因素的纯价值股,股价至少要下跌 95%才有 20 倍的可能。
简单地说,如果一家公司的收入沒有 15 倍的增长空间,或者说,如果股价沒有下跌 95%,都不可能是大机会。
虽然,这种机会不多,但一旦遇见,千万不要轻易放过。在大机会面前不敢重仓不行,重仓的不是大机会更不行。
重仓需要胆识,大机会则需要足够的耐心和不一样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