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说说我的投资
收到集思录访谈邀约有一段时间了,我一直在等待,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我初步计划发布时间,是 11 月 21 日,这一天是洪涛转债下修转股价的日子。我认为以洪涛只有 7 个月就将进入回售期的形势,没有理由不下修到一个相对低的位置。
我的计划是这样的,在洪涛转债宣布下修到底的日子,在一片掌声和点赞中,开始连载自己的故事,犹如一个脚踩七彩祥云的英雄一样现身在集思录。
后来的事情,大家也是知道的,洪涛翻车了。
所以我想,是不是等等永鼎呢?等永鼎下修会议的时候,打个翻身仗再连载,这样效果会不会好一点?
可是群里的朋友说:“还是不要等了,我们觉得永鼎搞不好也会翻车。到时候,你的名声就像我们大 A 股一样,永远在嘲讽和被嘲讽的路上了。”
所以,我决定还是选择在个人名声下跌中继走势中,及时发出本文。
我知道大家对我的投资理念,其实是没什么兴趣的,因为确实也不怎么值得称道,大家关注的应该是我为什么具备卓越的吵架能力。这一次我会满足大家,详细的解释一下。我的文章初步定为四个部分,生活篇、入门篇、投资篇、维权篇。
今天我从头开始讲讲生活中的我。
# 生活篇
大部分人的生活,都像一个圆圈,我们在近乎公式化生活中,周而复始的盘旋,就像曾经的我一样。
我大学毕业后在一家事业单位里工作,家离单位很近,生活就是吃饭睡觉、工作、上网,三点一线。和大多数人一样,年少时有过的激情就在平静的生活一点点消散。会在某些瞬间,猛然有念头浮现,忽然会想起曾经梦想,会追问自己为什么把日子过得如此平庸?可这一切往往没有答案。
我们的人生,通常是一条直线,被动的被时间推着向前走,我们无奈的接受着这条不可抗拒的时间线。我们顺着这根线,从开始走到结局,无声无息。
我曾经以为自己的人生就是这样的小圈子和那条直线。
在那年夏天的一个夜晚,我出了场车祸,我乘坐的出租车和一辆私家车追尾,我生命中遗失了一个短暂片段,我毫无意识的躺在出租车里。我后来想,很多人的生命可能就是这样,忽然之间停在人生路上的某一个点,不再继续向前了。
我醒来的时候,车里只剩下我一个人了,我看到出租车前方的钢化玻璃被我撞出了一个缺口。
我从座位爬起来,天很暗,我感觉到有水一滴滴的落在我搭在座位上的手背上。
我想:“怎么会有水?”但我很快便明白了,那不是水,是我额头上正在流的血,伸手去触摸额头,一片湿润与冰凉,那是头上的破玻璃渣混合着我的血。
出租车司机早已经下了车,和前方的司机激烈的争吵着谁的责任,我努力的把一脸血的头探出去,很和气的和他们商量:“你们先把我送进医院再吵好不好”?
司机说,放心,已经打过 120 了,我坐回座位,摸索着手机打电话回家,告诉父母,今天晚上有事就不回去了。
在医院的感觉,我依然记得,那种不打麻药感觉,似缝鞋垫一样的针在我头上穿来穿去,害怕与疼痛。
我问医生,会毁容吗?
医生说,有三处要缝针,可能会留下疤痕,男人留点疤会性感。
直觉告诉我,我安全了,但是以后想走偶像派路线是不可能了。
一个月以后我成为了一名写作者,那是一篇用车祸做为开头的小说,即便没有报任何的目的的去写,可能是我足够用心,我获得了意外的成功,只是过了半年,我的第一部小说《像小强一样活着》出版了,我站在王府井书店为读者签名售书。几年以后,它被拍成了电影,在大荧幕上放映。
我承认这是一本写的很幼稚小说,无论情节还是文笔,但我仍然要用满意来形容这部问题很多的作品,因为我完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对于一个毫无写作经验的人来说,我一次又一次的陷入写作的困境,每一天我都不知道明天要写些什么,我知道如果是从前的自己,我可能会放弃,可我已经不再是从前的自己了。
我的人生被一场车祸撞成了一条曲线,我在那些我认为不可能闯过去的困难前,不愿意退缩了。人生那么短,我只是想着,我来世间走这一遭,不应该混吃等死,我不期待自己有多么的辉煌,我只是期待自己也有片刻的光芒。
写作的第二年,我卖出一个海外版权。
编辑说:“一家越南的出版社想引进版权,版权费非常低,只有 250 美元,按照合同约定,出版社抽 30%的代理费。你实际收到 175 美元,折合人民币就 1000 块。”
我说:“我去,这么低的价格,金钱是小,签了出去,太有损我们中国作者的形象了吧?”
编辑说:“越南经济也不好,我们就当文化交流了呗!”
我说:“不行,事关国家尊严,底线不能让”
编辑说:“你知道不,现在大家称呼你是一个网络作家,可是你签了这个合同,以后你就多了一个国际知名作家的头衔了。”
我说:“那就签了吧”
很丢人的是,我身为网络出身的作者,没有签约过任何文学网站,因为我的速度不够快。实在跟不上朋友们一天数万字的写作速度。
这些年,我用两个笔名,出版了 6 本书,签了十几个海外版权,当然都集中在亚洲一些小的国家和地区,出版社说我这样已经算中国作者里很好的海外成绩了,因为中国作者的国际影响力实在有限。
就运气来说,我不算很好,我签约过好几个影视版权,但是只有多年前处女作拍出了小成本电影,其他几个和实力不错的影视公司合作的作品,一直难产。
只是我觉得也许就是命数如此,我们感激老天爷眷顾,但是也不能指望它没玩没了的眷顾。
我的集思录网名叫做小卡,不是什么野蛮人小卡尔.伊坎,只是我当年连载小说时候的网名叫不 K 拉。有个关系很好的导演朋友,一直乱叫我名字不卡拉。
我有时候,也想较真一下,我的朋友们都是我叫 K 哥、K 叔的。为什么他独辟蹊径把 K 念成“卡”。
后来我想起有部电影叫《卡拉是条狗》,我就放弃了和他理论的想法,省的自取其辱。
在集思录里,由于吵架吵的颇有成就,很多人都叫我卡神,大家一定觉得对于像我这样一个时时刻刻把谦虚这种美德当作人生准则来遵循的文学青年来说,对于“神”这个称呼,一定会表现出假装很抗拒样子,然而并没有,因为我个人对“神”这个称呼的定位还是挺有研究的。
有两个行业是最容易出“神”的,一个是网络文学界,还有一个是投资界。所以说,如果是其他行业,被人称呼为“神”,那么他可能真的很神。但是网络文学界和投资界的“大神”却不是这样的,它只是一种礼貌的称呼。就好像“大保健”行业里的小姐,称呼每一个客人都叫“老板”,这是一种礼貌,并不是这个客人就是老板。所以我认为卡神的称呼也是一种礼貌,仅此而已。
我原本不会出现在集思录的,我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明确的规划,我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写出让自己特别满意的作品,至于在投资界闯出什么名堂,我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打算努力过。
如果不是另外一件事情的发生,我原本会一心一意的在自己的文学路继续走下去,而不是来到集思录成为大家的朋友。
# 入门篇
我算个老股民,我刚工作的时候,就开通了股票账户,但是我当股票小白的时间非常长,我投资的水平和很多退休的大妈大爷的风格非常像。就是乱买一只觉得很便宜的股票,涨一点就卖,如果下跌就死守着,一直到解套。
我记得买过一只股票叫常山股份,买入的原因是觉得股票代码 000158 非常吉利,12 块买的,一直跌到 2 块。然后熬了很多年解套了,在利息不算的情况,保本卖了。
我来集思录之前,从来没有在任何一只股票上赔过钱,大家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会误以为我投资水平还不错的,可是我们如果从来没有错过任何一辆车,也许并不值得称道,因为那只是我们浪费在候车室的时间比别人多的多而已。我的投资也是这样,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去等待那些不值得投资的便宜股票解套。我在投资好些年后,去测算了一下,自己早期投资的收益也只是略高于银行理财而已。
其实我对这种投资状态是满意的,不赔钱小盈利。已经能战胜中国大部分股民了,对我这种不求上进的性格来说,当然是可以接受的。
论坛上有个帖子是讨论重离子/质子治疗癌症的,楼主说这种疗法 5 年生存率高达 97.1%,但治疗一个疗程需要 31 万,我当时回答他,不是所有的癌症都能适合这种疗法,一个疗程连其他费用大概要 45 万。
我之所以知道这么清楚,是因为 2015 年我曾经到过上海的质子重离子医院。
那一年我母亲被误诊为癌症,我第一次感受了钱的价值。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的钱是够用的,我有一份事业单位稳定的工作,有稿费、版税的外快,时不时还有一些版权收益。我没有奢侈的爱好,对种种名牌一无所知,也不向往。我没有还贷压力,父母的退休工资也足够他们生活。
我母亲退休前是主任医师,正高职称,医保报销是 90%,但是第一次去上海做穿刺和初步治疗手术,前后花费了接近 10 万块,医保部分只报销了 1 万多,治疗费用上满满的自费项目。
我坐在病房里,听着隔壁屋子的大姐,诉说她这几年治疗癌症花费的几百万,我听的心惊肉跳。如果不是一场误诊,其实我我是不知道如何去面对每年百万癌症治疗费用的。
自古以来,“穷”这个词在一个作者身上,都不是一个贬义词。我一直认为,如果在古代,像我这么有才华的作者,应该是饿死在街头的。
我认识一个作者,非常擅长写豪门恩怨的题材,但他穷的每天中午吃包子过日子。几年前,一个编辑想做一套儿童版世界名著,每本是十万字,只是八千块的稿费。让我帮他介绍作者,我觉得这样的价格,应该不会有人愿意做,但是我发到作家群里,居然有好几个人愿意写,要知道这些作者都是正式出版过作品的作者。
我因为卖过多个影视版权,所以收入是超过绝大多数作者的,然而在天价的房子和可怕的医药费面前,所有的工薪阶级都是穷人。
在我心里一直认为,物质的生活是不需要攀比的,因为永远有人比你富。
可是在疾病治疗的面前,我必须攀比,我可以不在乎住大房子,我可以不在乎吃穿的品质,可是我不能不在乎,我的家人吃不起更有效的药,我很害怕有一天,我们不能承担自己应该做到的职责,我们不能给生病的家人带来更多的希望,是因为钱。
我们常常自以为是的觉得精神的世界可以远胜过物质的需求,可我们总在发现钱多么不重要的时刻,发现钱很重要,这是一件多么可笑又笑不出来的事情。
我开始尝试着去寻求稳定且更高效的资产增值方式,听说股市里有些套利的操作,是比直接投资股票收益更高的,我觉得任何领域都应该是有技巧的,在网络中瞎逛,找到了集思录网站。
我以前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买了股票,使劲熬到赚一点就跑的方式,有什么错误,但在这里我才发现,自己的投资一直停留在如何低等的层面。
2014 年以后,除了 2018 年亏损了 5%多一点以外,其余的年份都在盈利,如果没有后期的学习,2015 年的股灾我可能不会在指数暴跌的时候一步步创出自己资金的新高。因为有了 A 类的对冲,有了套利的回血,我在 4000 点时候资产比 5000 点高。3000 点的时候比 4000 点高。指数崩盘的 7 月,是 2015 年收益最高的月份,最惨的 2018 年,虽然及不上论坛里众多高手,但在权益仓很重、指数跌幅超过 25%的情况下,大幅跑赢了指数。
2019 年目前的收益也有 30%多,超过了沪深 300 的指数。相当于我极度分散,且仓位大多属于防守性配置的前提下,算是很让自己满意的收益了。
我认为来到集思录,于我而言,是一件特别幸运的事情,我心目中理想的物质生活,就是过着不那么拮据日子,在自己和家人遇到困难的时刻,可以依靠自己而不是依靠别人、依靠社会去解决问题。在这里,一切的愿望,正在变的更加真实可行。
我也越发清晰的开始规划出自己的资产配置的模式,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
# 3、投资篇
对于股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理解,所以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投资方式,因为不同的性格、经验会让我们产生不同投资判断,我们的偏好,我们身处不同的社会环境,也会对我们在投资品种选择上产生影响。
所以我理解的资产配置模式,一定要结合着自己优势的特征去选择。我拿着自己做一个案例来做一次分析。
首先,我们要找出自己的优势。比如我认为我特征主要有以下几项:持久力、精算能力、投资经验、斯文、帅、有气质、人品好、有才华。好吧,我承认后面的几项特征在投资中只是摆设。
我个人不是职业投资者,不可能做到时时刻刻的关注股票,只是利用中午的时间做委托竞价,经常操作也要委托家人帮忙,所以市场波动的钱,我无法赚到。适合我的投资模式,是超长线的持股模式,极少的交易频次,同时利用精算能力逐步降低成本,以投资经验来换取更好的防守效果。
我认为投资的原则有三个
第一、不要过度的自信 有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些投资分析,我们认同这些分析的内容非常有道理,因为他们都是通过一些明确性的事件所推演出的结论,但是依据这些分析和常识所做出的投资,也有翻车的时候,因为对于投资最大的敌人是来自不确定性。
我们根本不知道在哪个早晨美国的总统心情不好,决定制裁哪个国家哪个企业,我们也没法得知,在哪一时哪一刻有什么天灾人祸会降临。
所以在投资中过度的自信,在不确定性的面前,往往会带来更大波动,是我这种将风险的把控放在重要位置的稳健型投资者需要规避的。
对抗不确定性最好的方式,自然是分散投资,适度重仓,我们将资产均衡的配置在美元、黄金、理财和股票、债券、基金等品种上。至于比例,可以根据自己的年纪和风险耐受能力来设置。在做好准备充分学习的基础上,越年轻不妨越激进,因为年轻本身就是资本,也预示着你目前的资产在未来只是占比不高的部分,本身就预示着低杠杆。
(PS:我上次在群里,曾经说过自己的观点,当时有个网友插话说:“请问,小卡你的配置的美元资产是不是你卖的越南版权里的那 175 美元?”我说:“这位网友,我想加你一下好友,要不我拉黑不了你呀!”)第二、对投资品种充分了解 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投资高手,但是你会发现即便去借鉴别人的投资品种,但最终自己的收益依然远远落后别人。
我们的差别往往就在于,我们对所投资品种的认知上,远远输给了这些投资者,只有我们清晰的知道我们的投资标的的投资原因的时候,我们才会在低迷和恐慌中敢于买入,在涨幅超预期的时候,敢于继续持有。
2013 年的时候,我接近 20 元买过五粮液,我的买入理由是国家限制公款消费,短期给五粮液带来业绩的下滑,但是我认为当公款消费被杜绝后,真实的消费需求依然会释放。五粮液最低跌到 14 元,我最大的浮亏接近 30%,不过当初投资理由依然成立,所以我对这笔投资很郁闷,但是我依然熬得住。2017 年,我在 78 元卖出了五粮液,虽然距离今年高点,低卖了不少,但是依然算一笔成功的投资。
卖完五粮液后,由于缺少深圳打新市值,我 7.4 元买入新希望,买入的逻辑有两个,新希望含权很高的民生银行,银行股业绩稳定,每年分红,可以带来持续的现金流,同时新希望大力发展养猪的规模,由于猪肉的价格在低位,所以拖累了业绩,带来了业绩下滑的迹象。要知道,新希望有饲料的业务,是所有上市公司中,养猪成本最低的公司。任何行业面临大范围亏损的时候,其实是市场不正常的时候,也不会永远的持续下去,这时候,行业里高成本的企业就会死掉,而有着成本优势的新希望便会活的更久。直到供求关系反转。新希望在我买后大跌了 20%多,最低只有 5 元多。同样是投资理由依然成立,我熬到今年 13 元价格卖出。新希望最高涨到 23 元,这是不确定的中美贸易战和猪价格大幅反转带来的结果,是我无法准确预料的。
再向前,我也有同样的投资逻辑,2011 年的动车事故后,直接导致了高铁板块一路下跌,我认为高铁的发展不会因为这次的事件结束,只是延缓而已,我在当时的中国南车和北车之间,选择了净资产更高、市盈率更低的北车。我从 4 元多介入,北车最低跌至 3.36 元,北车的历史上这个价格只成交了 2 笔,其中一笔里面有我的成交记录。北车最后是 2015 年 11 元开板时候卖出的,最高是涨过 40 元,我仍然认为这是一笔成功的投资。因为其后的涨幅已经不在我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内了。
看到我以上的投资经历,大家一定会有种见到股神的感觉,实际上,因为我的持仓相对分散,所以找几次成功的投资案例并不难。我一直有很高的仓位在多年爬在地板上的银行股上。所以收益并没有想象中的惊人。
但是对于偏保守的长线投资者,对投资标的研究是必须功课,因为对个股的信心,因为那是我们在绝望中的希望,在得意时的一盆冷水。第三、超额收益
对于市场,我们其实很难判断,我甚至认为在股市相对低位的阶段,无需判断。2015 年我来到集思录以后,学习到最大经验就是通过各种品种、各种技巧的切换中,带来超额收益。
既然在低位害怕因为仓位过低错过行情,在难熬的底部,我们就应该利用品种超额收益来降低成本或者获得更多的进攻性。
我对投资的理解是研究该品种是否具备更值得买入的性价比。
A、以我的对实物黄金的配置来说,我选择的不是金条,而是人民银行发行的低发行量金币。我的理解美元和黄金属于资产配售中,最不需要追求进攻性的板块,是防范金融动荡的最后防线,对于黄金的配置所看中的就是贵金属属性,所谓乱世藏金,盛世收藏,但是我同样认为,以国家目前多年稳定的发展的背景下,把这部分配置专注于金属属性或许是不明智的。股神巴菲特一向不看好黄金投资就是黄金投资历史上的低回报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所以我将这部分的配置放在具备收藏价值的金币上,原因有三个,第一、人行发行的金币是国家法定货币,有权威性。第二、有固定发行量,总流通盘固定。第三、市场极度低迷,相当多数金币仅仅比金价略高。
所以我认为在没有大幅溢价的前提下,在我们需要配置一部分实物黄金资产的前提下,我们当然不应该选择永远只能跟随黄金价格波动的金条做投资,因为这些流通市值很小的金币,更会体现时间价值。2018 年很多发行量 1 万的,8 克金 30 克银的套币都只有 2000 多元。
我们不能说,未来的某一天,人行的金币板块就会爆发一波波澜壮阔的行情。但是它的底线和金条是一样的。有着充分的防守性,且具备着高攻击的潜质。它们无疑就是黄金投资界的“可转债”。
B、同样的投资逻辑在基金中也可以运用,去年我换仓了一只基金,就是 169101 东证睿丰,之前持有这只基金的逻辑是市场有溢价,我可以底仓套利降低成本,可惜市场不好,东证系的封闭基金从溢价变成了折价,东证睿丰是一只开放式基金,可以随时按照市场价格赎回,所以折价必然不会高,不过和东证睿丰同门同一个经理持仓高度相似的基金东证睿华,因为还有半年多的时间才到期,所以出现了折价。东证睿丰的市场价格比睿华高出 0.2 元,但是两者净值差是 0.14 元,我换仓了睿华,在半年以后睿华变成开发式基金卖出的时候,睿丰和睿华的净值差依然是 0.14 元,市场价格差也是 0.14 元。所以这次投资在我持仓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我拿到了约 5%的超额收益。
C、对于股票,我们依然可以再次运用这种策略,我们的股票市值本身会带来申购新股的超额收益,但是我认为我们可以做的更好。
我的股票持仓上海的重仓的门票是光大银行,我的持有逻辑,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光大银行有一只可转债。虽然这几年,该门票的收益并不太高,但是未来如果市场有一波银行行情,光大转债和正股就可能出现无风险套利的机会。我的深圳门票东方财富也有转债的概念,在上一轮转债发行中,前后搬砖收益轻松超过 20%,我相信未来东财转 2 发行后,同样会有超额收益的可能性。
D、追求超额收益的过程,当然也有翻车的时候,比如前段时间卖出的 112 元多卖的明泰转债,买入 107 元的荣晟转债,卖出的理由是当时两只债的转股价值差不多,而明泰比荣晟高出了约 5 元的价格。我认为未来荣晟的潜力更大。不过随着荣晟正股的大跌,两只债的差价已经拉到 6.5 元。且两只转债的溢价也拉到了差不多的水平。
只是我认为我们不应该为了少数错误的决策,而放弃追求超额收益的操作,因为胜率大的事情反复多次的去做,我们的总胜率才可以脱颖而出。
就拿换仓这事来说,我也有过非常幸运的事情发生。今年 4 月,我的一个仓位不低的转债,道氏转债的正股跌停,当日转债的价格下跌的幅度远小于正股,为 122 元。这也造成了道氏转债的溢价水平大幅提高,我认为道氏转债在未来有一定的补跌可能,且攻击力会变弱。所以我选择换仓位到差不多价格,溢价更低的安井转债,同时在 113 元的价格加仓了价格和溢价都很低的东音转债。我承认有一点运气,当天晚上东音转债停牌,后来开盘后大幅上涨到 170 元以上,但是即便没有运气的安井转债,后期涨幅也远远的超过道氏转债。
说完了投资原则,我们再说说个人权益仓的资产配置
我的仓位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股票市值 我的股票仓位基本不做操作,超长周期持股,这部分主要以申购新股赚取超额收益。由于申购新股所需市值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造成浪费,所以我认为股票市值的配置是上海 18 万,深圳 12 万相对较好。上海的市值以银行为主,简单介绍几只门票股的持有逻辑。
A、光大银行:低价格的商业银行在牛市攻击性较强、可转债概念。
B、民生银行:估值低迷。
C、东方财富:券商板块在牛市中业绩反转概念、可转债概念
D、光线传媒:制作能力相对好的影视公司、猫眼概念、封神宇宙。
E、双汇发展:低价储备猪肉应付高肉价,如猪肉价格反转,成本将降低。第二部分:折价基金 以年化折价和基金公司历史业绩做选择,将封闭基金持有到开放期,长期赚取折价收益,如果基金时间到期较短,考虑将赎回折价扣除后再计算年化折价,同样超长周期持股,一般几个月到一年换仓。
目前的持仓为兴全合宜和东证睿泽,未来依然会分散在折价的优质基金中。第三部分:可转债 这是我目前最重要的仓位,主要看中转债的防守性,兼具攻击性,这部分以分散持仓为主。
部分低溢价、低价格的双低债为我的最爱。
高评级高溢价的银行债,我不会持有,因为这些我有足够的银行正股持仓。
高评级高溢价的其他债,少量持有,因为高评级债的攻击性过弱,且公司过于有底气,在下修转股价的方面不积极。
低评级低溢价低价格:我一般会选择 A+、AA-、AA、AA+做为主要投资对象,为了防范违约风险,会做出相对分散的选择,对性价比较高的债适度加仓。
低评级低溢价高价格:股性过强,一般不介入,除非有底仓套利。
债性高的债:少量介入。对于有下修潜质的债,重点关注。
对于投资我想说,中小投资者只是市场中弱势群体,我们永远要面临各种不公平,各种信息的不对称,如果控制不住市场,我们只能在市场中顺势而为,知识、技术、执行力,才是我们中小投资者最好武器。我们资金量也使得我们比进出冲击成本更高的大资金来说,可操作的方式更多、更灵活。
所以跑赢市场,笑傲金融大鳄的收益率,我们能做到。
# 维权篇
有一年在外地出差,下了雨,忙着赶火车,用手机 APP 叫车,没有车应答,系统提示升级车型更容易叫到车,于是狠心咬牙叫了一辆豪华车,看看 APP 接单显示的是一辆奥迪 A6,正常出租车车费大概是 30 多元,但是豪华车的车资是 96 元。想着这次自己也算是被动的消费升级了一次,结果等来一辆很破旧,车牌完全不对的车。
我想大家一定会觉得,以我这样喜欢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人,应该会毫不犹豫的投诉司机吧,其实并没有,一路上我和司机聊的还不错。实际上从我上车开始,司机就小心谨慎的开始向我解释他开着这么破的一辆车来接我的原因,其实我知道他说的一切有很多狡辩和借口,我知道不管从哪个角度,他的做法都占不到理,可是我还是觉得这只是一件不那么值得维权的事情。
生活中的我,其实不是一个张牙舞爪的人,我不会去投诉不肯把快递送到家的快递小哥,我不会去投诉绕了一点远路的司机,我也不会去投诉缺斤少两的小贩。我并不觉得犯了错的他们,不应该被投诉,因为我觉得,有太多的人会盯着他们的一言一行,让他们活的战战兢兢。向弱势群体申诉权利,绝对不是我理解的维权,在我的心目中,所谓的维权就是强权说不!
在集思录上的维权是从蓝标转债开始的,看了集思录分析的帖子,翻了蓝色光标公司有关变更募集资金的答复,还打了电话去公司,公司的员工的回复也给了我错觉。于是用流动的资金买成了重仓,在最后的关头,蓝标公司忽然耍赖,转债一路下跌,最惨的时候,我损失了接近 15%。本该安全的品种居然下跌了如此之多。
蓝标的投诉我只是一个跟风者,这次维权的路很漫长,蓝标的董事长最终花费了一个亿做业绩补偿,去修复公司和中小投资者之间的关系,我相信蓝标半年后,顺利的下修,一年后成功的强赎,和网友们这次向公司向监管部门表达自己的权利有关。是大家做出的抗争让蓝色光标公司真正的意识到那些他们没有留意过的中小投资者也有如此大的能量。
可能很多人觉得我和大家在一起的那些次维权很成功,但我相信我和大多数人理解的维权是不一样的。我想说说我理解的维权。
第一:和上市公司的对决,永远是不对等的。
很多人以为我们中小散户在和上市公司对决的时候,很像旧港片中黑道对决一样,两帮人马怒目而视,然后杀成一团。我以为这是真正的误解。
中小散户的维权更像是《功夫》里,周星驰没有脱胎换股之前,被火云邪神惨虐之后,从地上颤颤巍巍的举起手,对火云邪神的的那一下无力的敲击。
这样的表述很凄零吧?可这就是我们中小投资在如今的资本市场上的现状。信息的不对称,
资金量的落差,让某些上市公司在决策中肆无忌惮,毫不在意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可怕的是,他们有着强大的法务团队,对法律有争议的地方,无孔不入,强钻漏洞。反击的人很少,因为我们中小投资者都觉得那一下无力的敲击,改变不了什么。
可是我认为,这一次次的敲击,所展现的并不是力量,而是我们不服气态度和反击的精神,上市公司在作恶以后,看到的不再是一张张丧气又无可奈何的脸,而是我们充满怒火和随时准备一战的姿势。
我们想传达的信息是让那些不规矩的上市公司知道这一次真的不一样了。我们想传达的是不公平的现象应该被修正。
第二:下跌不是维权的理由,有错才是。
经常被人召唤,告诉我某某债他亏了钱,希望我去帮大家维权,可是我认为不是每只债都应该被维权,亏了钱就要求别人下修转股价,这样是不合理的,就好像买了房降了价,就去打砸售楼部要求退房一样,都是不合理的。契约精神在投资中,是双方都应该遵守的规则,如果自己投资失败就让对方来承担,显然是不正确的。
所以我理解的维权对象,一定是对方有错,曾经参与的案例中,以投诉为手段针对的公司,都有鲜明的特点,比如承诺的变更募集资金使用项目不肯做回售的公司,比如将募集资金胡乱收购标的的公司,再或者是常年占用募集资金不做使用的的公司。
上次我们投诉某公司在因为股权激励发布减资公告后,不肯清偿可转债投资人债务的时候,有个网友表达了不满,他觉得因为股权激励就要求清偿债务,是不合理的。觉得我们纠缠这样上市公司如同耍赖。
实际上,公司法 177 条,其实是一个有争议的法律,一定程度上,因为股权激励几百万就要求偿债的十几亿其实有些不合理,可是法律上有很多条款都是不合理的,就像重大违法的上市公司只能顶格罚款 60 万一样。所以 177 条也是一条在设计时有疏忽,导致严重偏向了债权人利益的法律条文。
对于一条有如此争议性的法律条款,我们当然可以使用,但不能滥用。我认为有些网友口中的公平正义,其实只是视野被局限的后果。当我们遇到了,某些上市公司利用“合理规则”一次次将早该使用完成的募集资金,侵占到流动资金中,我们眼见着他们利用可转债低息的特征,一心一意的想着空手套白狼,恶意的占用资金。此时此刻,为什么我们不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呢?
所以面对同样违反公司法 177 条的公司,劣行企业我们要坚决反击,而到了永鼎股份这样本身较为厚道,也没有侵犯投资者利益行为公司的时候,我们最多只能将相关法律条款当做游说的说辞,而不该利用这样的条款去进行投诉。因为既然我们不希望被劣行的上市公司所欺诈,对于没有过错的企业,我们也不该去碰瓷式维权。
第三、我们很难扭转公司的意愿
在论坛上,我们参与维权的项目,大多数结果还是不错的,所以我想,很多人都会有所错觉,觉得是维权打破了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之间的平衡。可是大家真的错了,在维权的时刻,我们和上市公司之间有所对立,但实际上上市公司也有强烈转股愿望,在转股这件事情上,我们的利益是一致的。当上市公司听不到中小投资者的声音,他们就会想着一心一意按照他们自己的节奏圈钱。
我们维权的目的,当然不是让上市公司变成活雷锋,不是阻止他们圈钱的梦想,而是希望上市公司在一项双赢的项目中,少赚一点,分一份应得的利益给投资者。
所以从根本上,我们从来没有让上市公司改变过他们的决策的方向,我们只是打乱了一些公司圈钱的节奏,仅此而已。
最后的话:我们的维权的方向在哪里?
和永鼎沟通的时候,曾经有个机构的朋友和我联系,他说他们公司在 94 元左右建仓了永鼎,建仓的原因是因为觉得永鼎有下修的潜质,只是出乎他们没有意料到的是,我们和永鼎的沟通,直接加速了永鼎下修的进程,也使得他们公司在永鼎上的潜伏期,得到了大幅缩短。原本预期的收益率大幅提升。
这个朋友的话,也给了我很好的提示,我们的维权当然有推动局势的力量,即便是之前翻车的洪涛转债,公司愿意下修转股价,愿意召开债权人大会,也说明了维权的力量,可我们如果在事后反思,或许会发现,这样的维权也充满着风险,我们在和“邪恶”斗争,试图在短时间内,净化这帮孙子们的灵魂,实际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所以选择正确的标的,才能增加我们维权的有效性。劣迹公司固然需要惩罚,但是我们并不是执法者,尽可能的回避才是我们中小投资应该做的正确决定。
维权方式有很多,对立投诉显然不是最优的方式。我们选择的标的应该具备转股意愿强烈、距离回售期较近、到期收益较高等条件的公司。公司自身的动力越足我们的成功率越大。
在足够的到期收益保护下,在足够安全的防守性下,我们提前潜伏,然后通过沟通,推进有利于中小投资者的措施出台。
在股市之中,投资的模式很多,我们有各种策略各种方案,但大部分是基于现有的基本面做出的被动投资模式。
可是我想说的是,也许在未来,沟通式维权,会成为众多策略中的一种辅助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