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 如何筛选基金?
基金配置、择时和个股能力对基金业绩影响显著。基于我们过往进行的 700 多场调研结果来看,大部分公募基金经理重选股、轻择时,近几年的新锐基金经理更青睐景气度投资。业绩归因模型能从定量层面对基金能力进行拆解,可作为基金经理能力及投资框架的初步判定依据。业绩归因模型从数据层面可分为基于净值和基于持仓两类,基于净值的模型主要以 TM 和 HM 模型为主,通过分析基金收益与市场收益的关系的显著性情况,判定基金是否存在择时或者选股能力;基于持仓的常用模型为 Brinson 业绩归因模型,主要是将基金的实际收益拆解为择时和选股收益,主要回答的是收益来源占比的问题。 本报告在 Brinson 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构建多层归因模型,将基金收益分解为基准收益、资产配置收益、仓位择时收益、行业配置收益、行业择时收益、选股收益、交易能力,其中选股收益和交易能力合并称为个股能力。多层归因模型中采用的基金分类以事前分类为主,事后分类为辅,主要参考依据为招商证券基金评级分类。我们重点研究高仓位股票基金、均衡仓位偏股基金以及固收+基金,宽基类产品的业绩基准指数统一选择中证 800,对于被判定为行业主题基金的产品,我们将根据实际的分类情况选择对应的业绩基准。 从模型结果来看,**个股能力、行业配置是基金收益的主要来源,其次为行业择时,资产配置和仓位择时的收益贡献度较小。个股能力对基金收益贡献占比最突出并且稳定性较强。**纳入统计的基金中,选股能力对基金总收益贡献超过 30%的有 153 只,占总数的 30%。而从个股能力(选股能力和交易能力)来看,贡献度超过 50%的有 395 只,占比 77%。我们对个股能力因子进行回测,发现高分组表现明显优于低分组,第 1 组在回测的区间内的年化收益率为 23.22%,相对第 5 组具有 6.6%的年化超额收益。可见个股能力可作为选基的重要指标之一,说明基金的个股能力的稳定性较强。另外,基于净值的归因模型可以作为多层业绩归因的补充。净值模型中的 Alpha 与多层业绩归因模型中的个股能力相关性高,两者的相关系数高达 60%以上,可作为多层归因模型的补充验证,可进一步判定个股能力的显著性。
ref:追寻优秀基因|基金的配置、择时及个股能力分析 (opens new window)
# 指标
# 收益指标
从常见选基因子的测试结果来看,大多数选基因子的测试结果较好,基金 Alpha、5 个风险调整收益指标、基金规模、持有人结构、持有体验指标中的超额收益创新高天数、复制持仓等指标的测试结果相对更有效。
选基因子一般只能从基金的持仓和基金的净值出发来构造。我们测试了市场上常见选基因子的效果,常见选基因子包含业绩类、风险指标、风险调整收益指标、持有人体验、基金规模、持有人结构、复制持仓因子等等,大多数常见选基因子的测试结果也比较有效。另外,我们从分析师预期和盈余公告角度出发构建了新的选基因子:基本面甄选因子,基本面甄选因子表示的含义为上市公司盈余公告的业绩既要得到分析师的肯定,同时也要得到市场的肯定;基本面甄选因子的得分越高,代表基金经理对股票基本面的判断能力越强。基本面甄选因子的 RankIC 为 8.96%,年化 RankICIR 为 0.97,多空年化收益为 5.0%,基本面甄选因子的表现较为出色。
- 收益率
包括各阶段收益、年度收益,以及和基准指数、沪深 300 指数、同类基金的比较。前者属于看绝对收益,后者是看相对收益。
- 投资胜率
投资胜率也是评判基金业绩表现的指标。胜率越高,说明基金持续获得正收益的能力越强,稳定性越好,持有体验更好。包含了年胜率、季胜率、月胜率。
- 投资者损益比例
基金的“投资者损益”数值越小,占基金回报的比例越低,越能证明该基金的“持有体验”更好。
- 持有期收益分析
持有期收益,指的是任意时间点买入持有 1 个月/3 个月/半年/一年/两年/三年/五年的盈利概率和收益率情况
# 风险指标
- 波动率
波动率,反映的是基金过去的波动幅度,一般用基金收益的标准差衡量。
- 最大回撤
最大回撤反映某个时间内,投资者不幸在最高点买入,出现的最大亏损值。回撤大,说明基金的风险控制能力较差,反之,回撤小说明风险控制能力强。
# 风险收益指标
收益风险指标很多,包括夏普比率、卡玛比率、索提诺比率、特雷诺比率、创新高次数等。所有指标在好买 app 的基金档案页都能看到。
- 夏普比率
最常见的衡量超额收益的指标,代表每承担一份风险,有多少超额收益作为补偿。显然,夏普比率越高越好。一般夏普比率至少要大于 1,才认为比较好,这样风险增加 1 份才能获得大于 1 份的超额收益。当夏普比率为负时,按大小排序没意义。
- 卡玛比率
也称作“收益回撤比”,代表每单位回撤能获得多少收益率。卡玛比率也是越高越好,越高说明单位回撤下收益更高,或者同一收益下回撤更低,这样持有体验越好。
- 索提诺比率
和夏普比率类似,都代表单位风险下的超额收益。只不过,索提诺比率运用下偏标准差而不是总标准差,以区别不利和有利的波动。所以它代表的是,每承担一份下跌风险,有多少超额收益作为补偿。
索提诺比率也是越大越好。另外,该指标可以看在特定熊市行情下,哪些基金反弹更快更高。
- 特雷诺比率
也是和夏普比率类似,但特雷诺比率使用投资组合β对波动进行测算,代表每承担一份系统风险所获得的超额收益。
特雷诺比率越高越好,越大代表单位系统风险获得的超额收益越高,基金表现越好。注意,该指标仅支持股混基金。
- 创新高次数
顾名思义就是基金在区间段时间内,净值创新高的次数。创新高次数越高越好,越高代表基金赚钱能力越强。还有,创新高次数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基金的“爬坑”能力。
# alpha 和 beta
- 市场的基础 beta
- 基金经理的风格/行业 beta
- 基金经理的选股 alpha
- 基金经理的交易 alpha
- 打新收益和赎回费
截止 2019 年底,中国市场的公募基金数量已经超过了 6000 只。从长期业绩来看,Wind 数据显示在 2010 年到 2019 年这十年间,表现最好的混合型基金收益达到 373.31%,平均收益为 81.28%,中位数为 70.94%,而最差的却是-35.1%。
可以看到,管得好的基金与管得差的基金差距相当大,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花一些精力来选基金的原因。那么,我们该如何选出值得托付的好基金呢? 你可能会想,这很简单啊,根据过往的业绩来选就好了。但有经验的投资者都知道,仅靠过往业绩来选其实还不够,毕竟过往业绩不能代表未来表现,还是要从多个维度来选基金。
# 五看原则
- 看管理人
- 看风格
- 看规模
- 看长期
- 看机制
# 基金经理
对于主动管理的权益类基金,选基金很大程度上也就是选基金经理,这需要我们对基金经理有一定了解。
- 了解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
比如是不是价值投资,价值型基金经理需要耐心,如果看到高换手率则需要打个问号。再比如是不是逆向投资、趋势投资,或者是有具体行业范畴限定的投资。不同的投资风格和策略,对于基金经理的要求有所不同,重点在于基金经理是不是能够坚持自己的投资风格,不会因为市场风格发生了变化就跟风,轻易改变自己的风格,这样的话反倒有可能步步都错。
可以通过研究基金季报,了解基金经理是否知行合一,是否能够清楚有逻辑地阐述产品运作回顾及市场观点、操作理念,是否坚持其投资理念等等。如价值投资,就应该以深入的企业基本面分析为立足点,注重估值便宜买好货,长期持有好的资产陪伴优秀企业成长,做中长期投资布局。
- 过往中长期的业绩
这是因为影响短期业绩的因素太多并且偶然性较大,押宝在某个热门行业或者几只热门股票,只要踩准了节奏或者押对了,都有可能获得超越市场的业绩。但这样的业绩是否有持续性,是运气还是实力,有时候就难以区分。基金投资不是短跑,那些在长期坚持下来的才是真正厉害的选手,因此我们要将目光着眼于基金经理所管理产品在其任期内的中长期表现,看看是否能够长期获得超越市场和基准的回报。在时间的帮助下,这些优秀基金经理的长期业绩将更加脱颖而出。
同一基金经理管理多只基金,如何优选? (opens new window)
# 从可投资市场优选基金
基金的可投资市场差异会带来长期投资收益率的区别。只投 A 股与可投港股的基金,都有长期业绩很好的案例。一般说来,不擅长投资港股的基金经理,即便有港股的配置权限也会低配港股。而擅长投资港股的基金经理,在港股市场出现机会时,则会适度高配。
港股市场是 A 股市场的有益补充,许多在历史上不符合 A 股上市条件的优质公司都在港股上市。在中概股回归的大背景下,港股市场可投资的标的就更多了。对基金经理而言,能多一个投资市场选择,总比投资受局限要好,毕竟基金经理可以自主决定是否投资港股基金,以及确定港股投资仓位的权利。
对于资产管理规模较大,超百亿的基金经理来说,A 股市场的可选标的往往比较有限,有港股通的投资权限十分必要。目前,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规模较大、只能投资 A 股的老基金在召开基金持有人大会,协商给基金增加港股通的投资权限。
# 从资产配置视角优选基金
从资产配置的角度看,基金经理可能管理偏股型基金、偏债型基金以及股债平衡型基金,到底选择哪一类基金进行投资,这就要看投资者自己的风险偏好以及投资定位。
001216 易方达新收益混合A 偏股型灵活配置基金
001603 易方达安盈回报混合 股票与可转债平衡型基金
000171 易方达裕丰回报债券 股二债八的二级债基
2
3
不同的股债资产配置的基金,在风险收益特征上差异很大。投资者应根据自己的投资目标、能够承受的回撤来进行合理选择。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主要选择偏债型基金或二级债基,同时需要关注相关基金的可转债投资仓位。风险偏好高的投资者则需要重点考虑偏股型基金。风险偏好适中,或者股市投资机会一般的时候,可着重考虑股债平衡型基金。
# 从运作方式优选基金
对投资者来说,如果能够约束好自己的内心世界,避免出现低位卖出的问题,而且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有流动性的要求,选择持有开放式基金是不错的。
封闭型基金发行相对较少。对于封闭型基金而言,投资者在基金的封闭期之内不能进行基金申购,对于非上市交易的封闭基金,封闭期内也不能赎回或场内卖掉退出。如果选择封闭型基金投资,投资者要关注其开放日期,以免错过投资机会。对于不上市交易的封闭基金来说,投资者务必坚持闲钱投资的原则,做好流动性管理。对于能上市交易的封闭基金而言,投资者若有耐心,可以等待基金在交易所挂牌交易,此时可能会有折价买入的机会。
持有期基金融合了开放型与封闭型基金的优势,既保证约定的持有期内持有,又避免了封闭式基金在封闭期内不能申购,无法追加投资的问题。做好了流动性安排,看好相关基金的长期价值,且未来有进一步追加投资的打算,可以考虑投资持有期基金。
# 从投资策略优选基金
从投资策略上看,基金经理可能会同时管理定位于全市场投资的基金,也会管理定位于特定行业主题投资的基金。
到底是选择全市场基金还是选择行业主题基金呢?如果投资者本身没有布局特定行业、把握某一特定主题的投资能力,那就应选择重视投资胜率的全市场投资基金。对全市场基金来说,基金经理会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围内,在各行业里选择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股票来进行组合配置。虽然在特定行业主题强势的时候,全市场基金对比之下可能涨幅一般,但全市场基金对于择时交易的要求较低,能避免某行业、某主题股票估值过高仍要被动投资的问题。
如果确定选择行业主题基金,投资者最好能多方比较,找到自己最认可的行业。行业主题基金,有的是由偏向于细分领域的专家型基金经理管理的,有的是全市场基金经理+行业研究团队共管的。到底如何选择,投资者只能对比,在差异化中进行取舍。
最后,对基持股高度相似的多只基金,还要重点关注基金的资产规模。一般来说,尽量选择基金资产规模相对较低的基金。基金的管理规模会影响打新收益,还会影响调仓效率。当高度相似的基金没法再做出取舍时,可仔细比对两只基金的中短期业绩差异,对比两只基金的季度与年度基金差异,选择多个时段都表现强势的基金。
# 基金公司
基金业绩很大程度上受到基金经理的影响,但基金公司的平台作用也不可忽视,研究、风控、交易等部门的业务能力都影响着产品业绩,而像运营和客服等部门也支撑着一只基金的正常运作。基金公司的自身定位和投资理念最好清晰,有优秀稳定的投研团队,以及全面有效的风控机制。
# 基金排名
基金排名是很容易查得的一项基金评价指标,只要打开各大基金网站,选一个类别,就可以看到一定时间段内全市场基金的收益率排名,似乎只要选择排在前列的即可。然而真的有这么简单吗?
简单看排名选基金可能会遇到以下几个陷阱:
日排名如果遇到直线上涨的基金,多半可能是遭遇了巨额赎回。 由于赎回量巨大,相应也会产生巨量的赎回费用,而这笔赎回费用将归属于基金仅存的资产之中,这就使得单日收益率暴涨,但其实这种情况几乎和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无关,如果因此选择了某只基金,未来几乎没有可能再遇到。
1 年以内各种特别短期的排名并不靠谱 在这些短期排名中高居前几位的基金,根据媒体多年统计,多半在接下来的时间段内难以持续保持其突出的收益率。其中可能的原因包括市场风格的转换,也就是说,如果某个阶段的市场风格和基金经理的投自己风格相近,那么大概率基金经理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但风格易变,当市场风格发生转换,原先突出的业绩恐怕就会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当短期收益过高的时候,其实一定程度上也透支了未来的潜在回报。 而优秀的基金管理人为了获得长期稳定的良好回报,有时候甚至会牺牲一些短期利益。
重要的不是收益率,而是收益率的来源以及可靠性。
还有一些不那么光彩的原因,比如博取短期排名,遥遥领先市场后趁名声大噪跳槽的基金经理。而基金经理的变动,势必会对基金的表现带来一定的影响。另外还存在通过用规模来影响短期业绩的情况,比如当市场出现剧烈调整,原先规模很小的基金,可以通过增加资金来使得原先的亏损变得微乎其微,从而迅速提升收益率排名。
基金排名看似简单,但如果真想看出门道来选基金,还是需要仔细考察基金的中长期历史业绩排名、单年排名、是否更换了基金经理、基金规模是否正常等多方面因素。所以即便是通过排名选基金,也没有捷径可走。
以上主要讨论了主动管理的权益类基金,其实权益类基金当中还有许多被动投资的类似指数基金的产品,在挑选时可以从基金公司的规模、产品费率等角度来评估。综合来看,选择优秀的权益类基金,对于我们开始一段投资之旅至关重要。
我们要考量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和策略、中长期的业绩表现,不要轻易落入基金排名的数字陷阱之中,同时还要看看基金公司的整体实力。
# 一些可参考筛选条件
- 从业 5 年以上(穿越牛熊)
- 有连续可查的业绩
朱少醒连续管理富国天惠 15 年,10 年 10 倍一枝独秀,他就是最理想的标杆。 3. 风格特征明显而且稳定 4. 长期业绩不错 5. 历史年化收益高于 10% 6. 选基金经理独自管理的
有些基金是多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一般是各负责一部分资金,有时候这并不一定是 1+1>2,也有可能<2。因为每个人投资思路不一样,而且基金的整体构建需要有组合思路,几个人管理反而容易有冲突。
有些基金是老带新,这还能接受,还有些是明星挂名、新人管理。这种情况我们肯定无法接受,可是却挺常见的,而且隐蔽性很强。
比如中欧的曹名长,就明显一拖多、带新人,他真正管理的基金可能只有 3 个 7. 选场内有折价的封闭基金 有些经理管理了封闭基金,封闭期是无法场外申赎的,但是可以在场内交易份额,这时候往往会产生折价,这种折价给我们提供了超额收益。 8. 选基金经理或基金公司的王牌/代表作 每个基金公司基本上都有自己的王牌基,明星经理基本上也有自己的代表作。这是他们的主打产品,也是招牌,代表了公司或个人的形象,一般都会认真对待的。
尤其是比较老牌的基金公司,一般都会给自己的王牌基安排一个不错的基金经理,即使基金经理换人了,也能维持不错的业绩。所以买王牌基和代表作,大概率是不会差的。
怎么知道是不是代表作?看成立年限、过去获奖、历史业绩等等,成立时间越长,获奖越多基金就越重要。或者历史业绩达成十年十倍基,肯定是公司王牌基。基金经理任职最久的,就是他的代表作。
- 选机构资金最多的 机构资金量大,持有稳定,是基金公司的金主爸爸。不管是基金公司还是基金经理,都会对机构资金关爱有加(讨好机构)。而且机构资金代表了专业人士的认可,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所以跟着机构大资金去买,一般都不会错。 注意:不是看机构占比,是看机构资金量。比如 2 亿的基金机构占 80%才 1.6 亿;10 亿的基金机构占 40%也有 4 亿。
- 选投资范围广的基金,尽量包含港股 有些基金约定了投资范围或投资风格的,比如有些基金叫中小盘、中盘成长、文体娱乐、创新成长、小盘价值等等,有些的投资范围可能会限制基金经理的发挥(有些基金经理不一定遵守,如易方达中小盘)。
背后的逻辑其实很好理解——从 5000 个股票里选出 50 个好股票肯定比从 3000 个股票中选要 50 个好股票要容易。而且 AH 股还可以来回搬运创造超额收益。
此外,同一基金经理管理的偏股混合型、股票型和灵活配置型基金,我一般选股票型的。因为我个人是不喜欢择时的,股票型基金一般要求股票仓位不得低于 80%,股票仓位最高,择时空间最小。
- 选规模小的 规模 10 到 100 亿。基金规模越大,就越难调仓,有些中小盘股,由于流动性限制则无法买入;基金规模小,船小好调头,而且还有打新超额收益。所以如果同一基金经理的几个基金,其他条件都差不多,那尽量选规模最小的。(ps:AC 合并计算),尤其是那种偏好中小盘或者换手率高、擅长交易的基金经理,一定要选规模小的。 当然也要注意: 一方面基金规模太小,容易面临清盘的风险,所以要选择规模在 10 亿以上的。
其他重要条件
- 内部持有份额越多越好,代表了公司内部的认可;
- 基金经理本人持有越多越好,利益绑定;
- 在现任经理手上募集的基金比基金经理中途接任的基金好;
- 有场内 LOF 可以考虑买场内,方便交易,偶尔还有套利机会;
- 短期持有优先考虑有 C 类份额的基金;
- 管理费和申赎费越低越好,小心买到浮动管理费基金(如兴全社会价值三年持有)
# 基准对比
指数有风格稳定、规则透明、方便查询的特点,因此非常适合作为基准。 成长风格,就对比 300 成长指数; 价值风格,那就对比 300 价值指数; 港股基金可以对比恒生指数,主题基金可以对比对应的行业指数。 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wind 代码 885000 )
# 什么不能买
# 基金经理层面
投资年限不超过 3 年,行业、指数基金除外;(专户、自营资管经验可算在内)
没有经历过牛熊转换的不能买;
基金经理有黑历史(踩雷、行业口碑)的不能买;
一年之内发行过 3 只以上产品的不能买;
多基金经理管理的要小心,明星挂名的不能买;
基金经理频繁更换的,单一管理不超过 3 年的不能买;
基金经理本身频繁跳槽的不能买;
多基金经理,但是没人拍板的不能买(比如股债完全分开);
不断做直播的不能买(我觉得指数基金经理可以例外);
和自己理念不一致,看不顺眼气场不和的不能买;
基金经理一身名牌的不能买;
上一年年度冠军不能买;
基金经理管理 5 只以上产品且完全没区别的不能买;
基金经理上了热搜的不能买,无论正面负面;
私生活混乱的不能买;
言行不一致的基金经理不能买;
喜欢和上市公司勾兑的不能买;
行业基金经理行业背景弱的不能买(如医药、科技);
过于自负、对市场没有敬畏的不能买;
# 产品层面
- 规模下限:股票基金规模小于 5000 万;债券基金规模小于 1 亿;
规模上限:大盘价值策略不超过 300 亿;高换手策略、小盘股策略不超过 100 亿;量化对冲策略不超过 20 亿;打新策略不超过 10 亿;
机构占比:债券不超过 80%,权益不超过 90%,尽量控制在 30-70%之间;
特异主题不能买,例如国企改革,一带一路,工业 4.0 等 ;
产品设计过于复杂不建议买,例如当年的分级基金; 集思录认为分级 A 是一个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产品设计
连续两年亏损,单一年度亏损超过 35%(股灾除外)
回撤爬坑时间超过 2.5 年的不能买,每次回撤幅度不能超过上次阶段上涨起点;
超额收益不稳定的不能买;
在行业配置上押宝(大幅偏离)的非主题/行业基金不能买;
规模上升太快的不买,除非是以前有大资金管理经验
换手率奇高的基金(除了个别真有择时能力的,大多都是瞎折腾)不能买
某些周期基金要小心,特别是军工,矿产资源、农业类,如果没有择时和波段能力,很可能投了很多年还在原地踏步。
风格漂移的不能买;
# 公司层面
公司治理有问题,股东打架的不能买;
公司人员流动大的不能买;
公司成立时间短,管理规模不超过 100 亿;(剔除货币、通道)
喜欢做通道型产品的不能买;
基金公司有多次踩雷前科的不能买;
基金公司没有进入过主流销售机构白名单的不能买;
研究实力弱的不能买,信用研究少于 5 人、股票研究少于 20 人;
考核激励不合理的不能买;(过于短视、过于佛系)
公司风气不好的不能买(负面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