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院牧志知识库 别院牧志知识库
首页
  • 基础

    • 全栈之路
    • 😎Awesome资源
  • 进阶

    • Python 工匠系列
    • 高阶知识点
  • 指南教程

    • Socket 编程
    • 异步编程
    • PEP 系列
  • 面试

    • Python 面试题
    • 2022 面试记录
    • 2021 面试记录
    • 2020 面试记录
    • 2019 面试记录
    • 数据库索引原理
  • 基金

    • 基金知识
    • 基金经理
  • 细读经典

    • 德隆-三个知道
    • 孔曼子-摊大饼理论
    • 配置者说-躺赢之路
    • 资水-建立自己的投资体系
    • 反脆弱
  • Git 参考手册
  • 提问的智慧
  • 分类
  • 标签
  • 归档
GitHub (opens new window)
首页
  • 基础

    • 全栈之路
    • 😎Awesome资源
  • 进阶

    • Python 工匠系列
    • 高阶知识点
  • 指南教程

    • Socket 编程
    • 异步编程
    • PEP 系列
  • 面试

    • Python 面试题
    • 2022 面试记录
    • 2021 面试记录
    • 2020 面试记录
    • 2019 面试记录
    • 数据库索引原理
  • 基金

    • 基金知识
    • 基金经理
  • 细读经典

    • 德隆-三个知道
    • 孔曼子-摊大饼理论
    • 配置者说-躺赢之路
    • 资水-建立自己的投资体系
    • 反脆弱
  • Git 参考手册
  • 提问的智慧
  • 分类
  • 标签
  • 归档
GitHub (opens new window)
  • 基金

    • 基金经理

      • 基金经理排行榜
      • 姜还是老的辣
      • 公募基金主动管理 TOP100 人名单
      • 乔迁
      • 朱少醒:热爱就是你甚至没有看到曙光,老是碰壁,甚至各种怀疑的时候,你还是喜欢,还能坚持
      • 张坤:至少应跟全市场对抗过两三次✨
      • 董承非:总是考虑哪些错误是自己不能承受的
      • 简析交银、兴证全球几位优秀基金经理【谢治宇、杨浩、傅鹏博等】
      • 分析对比几位偏成长型基金经理
      • 何帅:用动态眼光看预期收益率
      • 丘栋荣:为什么要回归“原教旨主义”价值投资✨
      • 谭丽:孤独前行的价值投资者
      • 萧楠:做坚定的价值投资者
      • 崔莹:寻找基本面和市场共振的成长股
      • 李晓星:如何取得五年超过 100%的超额收益
      • 周应波:从 2000 万到 200 亿的进化之路
      • 唐颐恒:日拱一卒,相信时间的价值
      • 谢治宇:亏钱以后,要看你的动作是什么
      • 去年(2022)公奔私的明星经理情况如何
    • 基金公司

    • 读书笔记

    • 投资策略

    • 风险控制

    • 使用 Python 计算相关
    • 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的主要区别
    • 基金分类知识总结
    • 购买基金中的费率问题
    • How | 如何读懂基金公告?
    • How | 如何读懂基金招募说明书?
    • How | 如何分析基金?
    • 住房公积金科普文
    • How | 如何筛选基金?
    • ETF 和 LOF 套利浅谈
    • 投资风格学习
    • 理财格言
    • 什么时候赎回基金?
    • 精简你的基金选择
    • 投资相关——网站篇
    • 抄作业 | 我的基金选择
    • 时间 | 长长的坡,厚厚的雪!
    • 基金知识待整理
    • 投资相关——工具篇
    • 投资相关——公众号篇
    • 绝对收益目标基金(固收+)
    • 理财笔记——基金篇
    • 新手基金玩家阅读
    • 如何应对投资中的错误
    • 投资感悟与想法
    • 白水最长情——债券型基金
    • 基金投资待整理
    • 我们与基金经理的关系
    • 基金投资的战略问题
    • 行业主题基金主被动该如何选择?——主动基金 VS 指数基金
    • OF,SH,SZ 这些后缀到底是什么意思?
    • 基金黑名单
    • 基金投顾
    • 构建基金组合
    • FOF 产品与买方投顾组合哪种好?如何选择?
    • 战胜机构投资者—再论主动股基业绩增强策略
    • 基金分类探究
    • 关于对主动基金的看法,以及一些战略方向上的问题
    • 投资术语整理
  • 股票

  • 保险

  • 可转债

  • 投资故事

  • FIRE

  • 守得云开见月明
  • 投资网站及工具
  • 普通投资者战胜专业投资者的躺赢之路✨
  • 如何进行资产配置?
  • 财务自由与消费规划
  • 普通人可学可用的反脆弱风险控制理念和实践🎇
  • tenbagger-精选翻倍标的,聪明指数
  • 投资——书单篇
  • 德隆专家 | 投资“三知道”原则
  • 无法被复制的能力:基金经理交易能力详解——基金经理能力圈研究系列报告之一
  • 打新策略分析计划
  • 经济学学习
  • 论分散在投资中的具体姿势
    • 原文链接
  • 浅谈大西安房产投资价值以及各版块价值分析
  • 捕鱼者说
  • 像伴侣一样对待你的投资标的
  • 左侧还是右侧交易
  • 投资盈/亏的几个来源:利息、折价、波动和未来
  • 2010 年的房地产调控,我们收获了什么?写在房价暴涨前
  • 择时有多难,也就有多容易
  • 全天候策略+组合构建
  • 穷人的觉悟与反思
  • 重仓却卖飞了
  • 黄金和比特币创历史新高的政治经济学逻辑
  • 政府总是伙同资本家,把老百姓弄得没钱
  • 不要活在上一个时代里
  •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 永续杠杆复利的实践通用模板
  • 芒格每日期刊 2023 年会
  • 第一桶金
  • 《不亏》陪读问题
  • 真的住西安
  • 反脆弱在基金投资中的应用
  • 💰投资理财
佚名
2022-07-05
目录

论分散在投资中的具体姿势

分散投资不等于分散风险,只有分散投资于相关性低的投资标,才能真正实现分散风险的效果。

话说我给家里人介绍了转债策略,并附了一张表,说随便挑一些,至今走势良好,喜上眉梢。

思路参考:转债这么暴利?盈利因子初探 (opens new window)

表格里随便挑,只不过我明确要求最少 10 只,最多 20 只。

家人不解,需要这么多吗?你直接告诉我哪只最好不就完了吗?

不是我不想说,是我自己也不知道啊。

我要是知道,不光梭哈,还要加杠杆梭哈,然后一夜暴富,然后嘿嘿嘿。

分散的出现来自对非系统性风险的恐惧,非系统性风险,俗称暴雷。

对于单吊暂时获得巨大收益的选手,我自己会羡慕一秒,很快就不羡慕了,因为学不来,更因为不敢学。

单只标的再优秀,也无法防止有意外,外在表现就是暴跌。

个体的宿命就是灭亡,群体和族群的延续性强太多。

无论是我们自己的生命还是创办企业的存续期,总有极限。

对于分散对投资组合的影响,已经有很多数学论文了。

比如:

提示

统计学告诉我们:

  1. 只要持有 2 只股票,就能将持有 1 只股票中的非市场风险减少 46%
  2. 持有 4 只股票,非市场风险能减少 72%
  3. 持有 8 只股票,非市场风险能减少 81%
  4. 持有 16 只股票,非市场风险能减少 93%
  5. 持有 32 只股票,非市场风险能减少 96%
  6. 持有 500 只股票,非市场风险能减少 99%

但我们肯定不能只看一家之言,多看一些,看能不能互相验证。

jd3ASJ.png

像这个论证,指出分散到 5 只股票的程度是很明显了,超过 15 只后,进一步分散对降低非系统性风险的作用很小。

而这是另一个实证图:

分散化投资降低证券组合风险的实证研究 - 豆丁网 (opens new window)

图3 它的结论是:

  1. 随着投资组合中股票数量的增加,组合风险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并接近于图中代表系统风险的水平直线,验证了资产数量与组合风险之间的理论学说。
  2. 分散化投资降低风险的作用在最初几只证券加入组合时表现明显,组合股票数目为 5-10 只时已消除 9%以上的非孫统风险。
  3. 一旦组合中股票数目超过 20 只,进一步分散化投资对降低风险的作用很小。

不同点是此文觉得 20 只是极限。

那我们在实践中怎么理解?

很重要的观点是,要分散,又不能太分散。

我在自己的帖子中很早就提过这事:

提示

我想补充的是:极度分散意味着极度平庸。

我们假设全世界都是一个资本市场,有个全球国家 ETF,你买不买?

从极度分散的角度是要买的,安全嘛,不过要仔细想,你享受了全球几个强国(中美)的发展红利,同时也要被弱国(委内瑞拉等)拉低收益。

当然这没有对错啊,有的人满足于最分散的收益当然 OK。

这可能是一个不恰当的比喻,主要是给大家讲,宽基包括了各行各业,其中有些行业是不够稳定的,暴涨暴跌,而长期收益统计下来则是非常一般的。

分散的程度自然是全球>国家>一级行业>二级行业>细分行业>行业内个股

分散到哪种程度,见仁见智。

躺赢当然要选尽可能长期可见的赚钱,受波动小,相对稳定的行业。

这里借用巴菲特的适度分散,相对集中的观点。

虽然他老人家的玩法比这个牛逼的多,永续低成本的杠杆,不会爆仓的那种,一般人学不来。有兴趣的话有空说。

ref: 分散与集中

几个实证都很明确告诉我们:

投资分散化程度存在一段“有效区间”,比如股票市场,8-20 个股票数目可以构成投资分散化程度的有效区域,基本消除 90%以上的非系统风险,过度分散化可能带来负效应。

我发现有的研究更是赤裸裸表态:

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投资基金的经理人在进行投资组合时,选取股票高达 70-80 种,甚至超过 100 种,这种策略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当投资人对投资组合实行了过度分散化措施时,也就是使分散化程度大大超过了“有效区域”时,投资人将可能遭受投资“负效应”的影响,比如决策时间损耗,研究成本提高,交易成本的损失和提高。

我举个例子,老读者应该能心领神会了。

消费红利成分股共 30 只,宽基沪深 300 成分股 300 只,中证 500 成分股 500 只。

我不爱宽基并非空穴来风。

继续深入下去,那什么时候我们能容忍更多的投资品种数量呢?

达里奥说:投资的圣杯就是,要找到 15 个或者更多更良好的并且相关性非常低甚至为零的回报流。

如果是基于寻找回报流/现金流这个策略的,15 个确实够了。

但比如我说过的平民版多策略:

绩优龙头/高息消费/小市值股票/低溢价转债/20 日涨幅轮动/定增预案

这些策略,是合起来一共 15 只还是每个都 15 只?

自然是每个策略各给 15 只,这样才能保证策略的整体效果,同时又能防范单一标的暴雷。

本题答案就是分散是基于策略的。

策略多,标的数量自然可以多。

一个容易混淆的点:多因子和多策略是不同的,多因子可能只是一种策略,而多策略必然多个因子。

杠铃思维的一种解读就是风格极致,最强的矛和最厚的盾。

宽基的潜在问题就是不够极致。打包太多,效果自然降低或者变平庸。

分散基于策略有效就行,太分散真没必要,除非资金量大到一定程度,只能扩大数量。

宽基作为一门人人可投的资产,生意自然是能容纳的规模越大越好。

分散的程度也是对更强的指数的一种阐述角度。

要想取得超额收益,就必须要集中持仓,我也想打中 10 倍股呀,但是**每当我想大干一场,我就被大干了一场。**超跌股总有更大的雷等着我,题材股只要追进去就赶上出货,我被揍得头破血流之后,痛定思痛,放弃战术集中,只追求战略集中。

好处之一是稳定性。战略方向的判断一般不容易出错,哪几个点出现机会了,后面都有很强的逻辑在支撑。而个股的走势往往是不可控的,我们即便看对了,可能也无法承受那么高的波动,比如前段时间的问题债。把盈利逻辑建立在战略方向上,是牺牲了高收益,但收获了稳定性,这对大资金是至关重要的。

好处之二是深度信息。一只股票,光靠研究是无法获得充分信息的,只有持仓了,所有利好利空加诸己身,我们才能深刻体会到市场对这只股票的微妙看法。持仓一段时间后,我们才知道哪只股票的逻辑在强化,从而可以进一步加仓。

好处之三是获取****阿尔法。篮子里的某只股票涨飞了,我们可以兑现,买入其他还没涨的;哪只股票超跌了,而利空不是实质性的,我们可以加仓;或者哪只股票跌得莫名其妙,我们有不祥的预感,感觉有雷要爆,就可以止损。在篮子里进行这样的微调,可以收获阿尔法。

通过这样的方式,在集中度和稳定性两个维度,大体实现了一个平衡。

# 原文链接

  1. 论分散在投资中的具体姿势 (opens new window)
  2. 战略上集中,战术上分散 (opens new window)
编辑 (opens new window)
#diversification#分散
上次更新: 2024-07-15, 08:03:22
经济学学习
浅谈大西安房产投资价值以及各版块价值分析

← 经济学学习 浅谈大西安房产投资价值以及各版块价值分析→

最近更新
01
提升沟通亲和力的实用策略
03-26
02
工作
07-15
03
如何选房子
06-25
更多文章>
Theme by Vdoing | Copyright © 2019-2025 IMOYAO | 别院牧志
  • 跟随系统
  • 浅色模式
  • 深色模式
  • 阅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