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帅:用动态眼光看预期收益率
“他们老是说,我的前十大重仓股好像没有牛股,感觉都没怎么涨,看起来都是‘衰票’。这就对了!”
2021 年 12 月,应众多基民要求,小雅再访明星基金经理何帅,他说了这段话。
从 2020 年的低迷,到 2021 重新找回自己的节奏,何帅在调侃重仓股都是“衰票”的时候,是比较放松和释然的。
看起来都是“衰票”的逻辑并不复杂:
1,因为追求阿尔法和性价比,持仓中有不少非主流共识的公司,前几年的市场共识是核心资产,自然不在他的重仓股中。
2,他重仓的非主流共识公司中,涨得好的已经降仓了,剩下多是还没涨、性价比还不错的资产。
在与小雅 4 个多小时的交流中,何帅细说自己过去三年的所见所思,并毫不避讳、非常真诚地反思了 2020 年的投资错误。
36 岁的何帅是上海财经大学硕士,曾在国联安基金公司担任两年研究员,2012 年加入交银施罗德基金(下简称“交银”)公司,曾任行业分析师。
2015 年 7 起,何帅任基金经理。目前管理三只基金,至 2021 年末,管理规模 153.38 亿元。
何帅的过往业绩如何?数据如下:
1,从何帅 2015 年任职以来,交银优势行业 (opens new window)基金连续 7 个自然年度正收益(其中一年不完整)。
其中,在上证指数暴跌 25%、创业板指数暴跌 31%的 2018 年,交银优势行业 (opens new window)实现了正收益。何帅管理的另外两只基金基本没亏或亏得很少。
在 A 股“核心资产”暴跌的 2021 年,众多投资老将负收益,何帅的三只基金赚了 19%~23%。
值得一提的是,何帅 2021 年的正收益,没有押注当年极致的赛道行情,这也属于少数派。
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
**2,**从长期业绩来看,截至 2022 年 1 月 20 日,何帅管理的全部三只基金,在他管理期间年化回报率全部超过 22%。(其中,优势行业最高股票仓位 80%)
数据来源:银河证券,截至 20211231
这些基金的管理期限都超过 4 年,其中,管理时间最长的交银优势行业 (opens new window)基金超过 6 年半。
何帅所在的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是对规模比较克制的资产管理机构,旗下最受市场瞩目的“交银三剑客”(王崇、何帅、杨浩)管理的基金,近几年均长期处在限购状态。
对于交银的投研团队,机构评价是整体比较“学院范”。公司旗下基金经理都追求阿尔法收益(注:超出市场平均回报的收益),但各有所长,方法论各不相同。
何帅在 2018 年年底接受小雅访谈时曾提到,自己是一个“选股风骚”、但内心非常厌恶风险的人,这让他在个股的成长性选择上相对“进击”,但在估值上又非常保守。
[(点此查看)三年前的深访 小雅深访 | “选股风骚”的公募冠军何帅:用“会卖”实践一个 20%预期收益率打底策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wNjA3Mjc2Ng==&mid=2247483681&idx=1&sn=de76ee534f103474d67224d44263e4e7&chksm=97267ff0a051f6e6b835d75a9f8e0eb22b6348ff53a1661d3d4c73e639ea3bc3890612dc698b&scene=21 textvalue=)
这样的“打法”,在**净值上的表现就是:大牛市中,不坏也不会很好;熊市和结构性市场中,有明显优势。**这在过去三年基金大牛市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2019 年是牛市首年,何帅比全市场权益基金中位数涨得多一些;2020 年在牛市高潮,何帅略低于市场中位数;2021 年结构性牛市(也可以说结构性熊市)中,何帅明显好于中位数。
(注:数据摘自年报)
何帅曾在三年前的访谈中公开表示:“我估计,在牛市中,我的排名不会太好。”
虽然公开打过“预防针”,基民仍然感到失落。2020 年,交银阿尔法在上涨逾 37%的情况下,遭遇较大赎回,何帅本人亦较有压力。
压力不在于排名,而是他对自己的投资选择不满意。
何帅反思,2020 年防御策略出了什么问题,为何是买地产做防御、而不是其他行业?为何有些持仓的盈利不及预期?
这位在熊市和震荡市里相对收益非常明显的基金经理,在经历三年基金大牛市之后,有哪些所见、所思、所想?又有哪些经验、教训?
2020 年 12 月 3 日,“小雅”与何帅对话四个多小时,何帅提到自己在投资上的不变和变化。
不变的是:
1,依然看重“长坡”、“厚雪”。
2,坚持追求阿尔法。
3,依然在意性价比。
重要的变化是:
1,把定量的财务指标,前置到公司的定性分析之前。
2,希望更贴近市场,认为在巨大的市场共识面前,不要轻易用大仓位去对抗市场。
3,更加打开自己:不被一些标签和条条框框钉在墙上;试着对估值的容忍度稍微打开一些。
在反思自己与市场之间关系的同时,他还在重新梳理自己和基民之间的关系。
过去三年,基民的进进出出,让他选择少说多做,他希望跟持有人保持的关系是——“我爱你,但与你无关”。他感慨,基金经理跟持有人之间的关系,就是用产品说话。
但他也认同,每个基金经理都需要有与自己同样信仰的投资者,基金经理需要把自己的信仰说清楚,无需说服基民,而是让跟自己同样信仰的基民选择是否一起同行。
以下是小雅和何帅的对话纪要,一个基金经理非常真实的思考,值得基民了解和思考。
(注:本次访谈时间为 2021 年 12 月 3 日,对话中的“去年”皆指 2020 年,“今年”是 2021 年。)
坚持做创造阿尔法的事情
1 小雅: 去年(2020 年)上半年你好像说,觉得自己有一些进化了?
何帅: 去年是有些反思,因为 2020 年做的相对不太好,一定要去考虑自己的问题,去改变。
2 小雅: 人只有在遇到问题时,才有真正的进化?
何帅: 对,但有时候可能只是一种变化,不能说是进化。
我觉得,我们这个行业大部分从业者,不管现在管大规模,或者有多大名气,从年龄还是从业时间来说,都还比较年轻的,包括我自己。
但是中国的持有人基数特别大,大家的关注度也特别高,我自己感觉,大家对这个行业从业者有非常高的期待。
大家觉得你过去很好,未来要持续都很好,但这本身不太现实。
每个人都会碰到自己好和不好的时候,不好的时候要去调整,去学习。对于这种调整、学习的过程,可能需要更多的包容。
3 小雅: 你们团队是不是也有些变化?
何帅: 以前我们的研究员一起上来(做基金经理)了,团队有很多新人,整体状态很不错。
我发现,这些新人上来以后,在现在市场环境下,我们整个团队依然相对独立,没有追随市场风向,自下而上找阿尔法的文化和风格还是延续下来的。
但实事求是地讲,我们这种非常明显的自下而上风格,在大的赛道行情下,是非常辛苦的做法。就好像别人坐车,你还在跑步,那你肯定很辛苦。
我们也在想,为什么不去搭便车呢?
但这很难。因为你总会觉得,市场对很多东西的预期过高,**很多公司虽在很好的赛道上,但他们不是好的运动员,**使得我们不是特别愿意下手。
我们总希望能找到性价比比较好、比较有安全边际的东西,这是我们坚持的东西,也是这两年我们很辛苦的地方。
我们还在不断突破,去做创造阿尔法的事情,这对我们个人的风险是很大的。
但我们公司很特别,即便新人上来,管理规模不大,他们也不追求快速放大规模,还是希望能把业绩做好,而不是躺在规模上赚钱。
# 逆向投资
# 为啥重仓股看起来都是“衰票”
4 小雅: 你的持股周期并不长,又不愿意搭市场便车,你怎么赚钱?
何帅: 我的大部分重仓股,持有周期都是比较长的。
持仓长短并不是我在买入那一刻就可以决定的,因为我看重性价比,不会持有一家已经“很贵”的公司。但我的每个重仓股,至少在我买的那一刻,是准备持有三年以上,只是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涨。
有时候,我买进了重仓股,它涨得很快,我本来想赚 100%,它半年、大半年就涨了 90%。
5 小雅: 要赚更多钱,不在于持有好公司多久,而是要下手够重。你可能持有的时间不短,但很重仓的时间不够长,这会不会影响到你的收益?
何帅: 会。
但我的逻辑是,重仓股的估值对应未来的成长前景,它的性价比要比较高。
我从来没有兴趣说,我拿的股票要贴上何帅的标签,我从头拿到尾,拿得很重,也赚很多钱,我要在这个股票上一举成名。
我每一刻都想着,上涨意味着它的估值在上升,它的短期风险在上升,它的性价比在下降,预期收益率在下降。
比如,我拿了 H 公司很长时间,大概赚了五六倍。我买的时候,它是 17 倍估值,现在是 40 多倍估值,它的性价比还一样吗?不可能。
所以,在它不断上涨过程中,我是持续减持的。
我有很多公司都是这样。去年我拿了一年多的**电子,也买进了前 10 大,但短暂的两个季度上涨了很多,我做了减持,它就退出前 10 大了。
他们老是说,看我的前十大重仓股好像都没有牛股,感觉都没怎么涨,看起来都是“衰票”。
这就对了!因为涨得好的那些,已经被我降低仓位了,那些还没有涨、性价比还不错的东西,才会在里面占比较高。
6 小雅: 重仓股一路涨,你一路减,这对基金收益影响比较大吧?
何帅: 是的,如果我不去做这些(减持),回溯的话,我现在收益率可能每年多增长几个点。
7 小雅: 你好不容易挖到这样的公司,就像花了很长时间做了只烤鸡,你吃了只鸡腿就扔了,不多“吃”几口,不觉得可惜吗?
何帅: 是很可惜,我也在改。但我后来发现,没有办法,这就是性格。
我也跟一个老领导聊过这个事,我说我多么便宜买了一家公司,但卖得太早,卖了以后它还涨了两三倍。
他说,你不用觉得很可惜,你当时买这么便宜,是你的性格,你卖的很便宜,也是你的性格,这是相辅相成的。
因为会在底部买的人,说明他对估值敏感,有逆向思维。当卖出的时候,一定也会这样,他对估值还是敏感的。
我现在会有一些变化,可能我会对估值、对市场空间、对公司有更好的理解,但这不是我性格变化了,而是我的认知变化了。
就像你说的,我可以多吃一个鸡腿,再把它扔掉,这肯定还是有变化的。但你说要有本质变化,我把一个东西从十几倍一直拿到几十倍,那我可能还做不到。
8 小雅: 有人会说,你不敢长期重仓,是不是因为对持仓的置信度不够?
何帅: 没有。市场很多时候是概率事件。
比如一家公司,你给它 25 倍或 50 倍估值,可能都是合理的。这之间相差一半,不是置信度够不够,它本身就是一个置信区间,要看你愿不愿意承担这个风险?如果跌了,你愿意拿多少仓位去补?
我觉得,核心还是性格问题,而不是对公司的判断问题。没有一个人可以判断很准的说,我买这家公司,它就是 32.5 倍合理。你只能知道,这家公司 15 倍是便宜了,55 倍是贵了。
至于你在 32.5 倍收手,还是 42.5 倍收手,跟你的风险偏好和性格有关,和对公司的判断没有太大关系。
当然,你也可以去判断市场情绪,那就是更高难度的东西了。
# 关于阿尔法和贝塔的思考
9 小雅: 有没有算过,2021 年什么给你带来了比较好的正收益?
何帅: 我一季度找到了很多中小市值公司,其中很多公司赚了很多钱,对我的贡献非常大。
10 小雅: 这是市场风格带来的,还是公司本身业绩带来的?
何帅: 我觉得有风格因素。我指的风格因素,并不是说这些公司本身有风格因素,而是说,它的时间兑现有风格的因素。
比如,本来这家公司我想三年翻一倍,但结果它一年就翻一倍,或者半年就翻一倍。但我赚钱的公司,都是因为他们业绩超预期。
11 小雅: 7 月份之前,很多人觉得很难找到合适的标的,好东西太贵,便宜的东西都不那么好,你怎么会在一季度找到这么多好东西?
何帅: 真的就是有很多好东西。找东西是我们的优势,我们以前一直在整这种东西。
我整体上,没有在食品饮料 (opens new window)上赚很多钱,也没有在新能源 (opens new window)车上赚很多钱,但持续业绩还不错,都是靠这些东西赚出来的。
我在贝塔行情的时候这么苦,在比找东西的时候,当然要有点优势,如果找东西比不过别人,贝塔也没有优势,那就不要做了。
12 小雅: 做投资肯定得赚贝塔的钱啊,最大的收益不应该是来自贝塔吗?
何帅: 对。很多阿尔法的东西最后收益兑现,可能是乘了贝塔的风,这中间是剔不干净的。
但我指的贝塔是,从一开始买进去,你知道公司竞争力一般般,但是跟随行业依然可以买,这属于纯粹的贝塔投资。
我们的研究员包括基金经理,经常有这种痛苦。我们觉得这家公司终局想不清楚,未来竞争可能很糟糕,它的竞争力不够,虽然坡道真的很好,我们就真的不投。
但实际上,坡道真的对投资影响很大。我们在这块比较欠缺,这是我们需要补强的。
13 小雅: 这两年很多基金经理在反思,有些公司终局看不清,甚至终局大概率不行,但在行业景气度高的时候,它确实阶段性有 5 倍、10 倍的涨幅,要不要参与?这跟你的反思挺像的?
何帅: 是的。但反思归反思,当你真的在做的时候还是很难。为什么?
因为行业景气度是很难判断的,你好像感觉很好判断,因为你看的是倒车镜,但在开始的时候,这是很难判断的。
14 小雅: 能不能加一点右侧投资,我不需要判断,我做反应就行了?
何帅: 可以,那你要胆子够大,而且,几十亿的基金可以右侧,三四百亿的基金怎么去右侧?真的右侧以后,变顶部了,你怎么办?当它回调 20%,你是加还是减?
很多时候看起来很简单,到真正操作的时候,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 和持有人的关系
# 我爱你,但是与你无关
15 小雅: 你觉得,投资中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何帅: 不断反思,把边界打开,不要有任何的边界。
我指的边界就是,你不要觉得巴菲特就一定是对的,他有可能错的离谱,或者他根本就不适合现在这个市场,我这只是瞎说啊。
我的意思是,你要不断去提炼自己犯过的错误,才能做得更好。
哪怕你从 A 改成 B,最后发现又从 B 回到 A,我觉得没关系,就要不断去尝试。
**最麻烦的是固步自封,你打个洞钉在墙上面,把自己框在那边,这是最危险的,**我觉得应该走起来、跑起来、动起来。
16 小雅: 最近三年对你来说蛮特殊的,你有什么感悟?
何帅: 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我不想有太多关注,希望能安安静静做好投资。
17 小雅: 你想逃避公众,为什么?
何帅: 不叫逃避公众。就是我说的,这个市场很年轻,从业者都很年轻,大家对从业者的要求非常高,期待也非常高,造成持有人不开心,从业者也不开心。
我觉得,大家都放平心态,做合理预期,就会很好。
18 小雅: 信息沟通就是为了让大家回到合理预期。
何帅: 我打个比方,是一句很奇怪的话,它用在谈恋爱的过程中,对于持有人是很有意思的一句话,就是**“我爱你,但是与你无关”**,这就是我想跟持有人讲的话。这是我的工作态度。
不是说我爱你,希望你也爱我,或者说我爱你,需要你对我付出什么。
不要只盯着净值,
要真正重新找到投资的快乐
19 小雅: 从投资上,你有没有梳理一下这三年的变化?
何帅: 其实去年我一直在反思生活和工作之间的关系,身体跟工作之间的关系,怎么样才是最好的?怎么样才能长期持续进步?
就像我刚才说的,我们都很年轻,整个市场或者说持有人对你的期待,超过了你本身的水平,就会压力非常大。
前段时间,我也跟同事们聊了很多事情。
他们会问我,为什么要买很多 0.5 个点、1 个点的小股票?他们说,小股票对你的净值影响不大,你为什么不把精力更多放在那些更大的公司上面,去做更多的深入研究?
我说,做投资这件事,除了把净值做上去,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投资本身。
虽然那些小股票对我的净值影响不大,但那些小股票带给我很多快乐,我挖掘到一家公司,它被市场低估了,我买了它,它涨了很多,最后它的业绩证明,它就是一家优秀的公司。
这个过程让我很快乐,这就是一个很简单的投资的快乐。
我说,你不能失去投资的快乐,要回归,不能一天到晚想着净值。
其实,当你真正重新找到投资的快乐的时候,慢慢也会把净值做好,你会找到很多好公司,真正找到成就感。
你整天盯着净值,觉得应该先把(持仓)9 个点的公司研究清楚,再研究清楚 6 个点的公司,再研究清楚 4 个点的公司,你始终这么去想,反而做不好。因为很多公司的变化需要时间。
从去年到现在,我一直觉得,应该回归到投资本身,不应该太被净值牵绊,要回归到挖掘公司本身。
这个路还很长,不要太多去消耗或消费自己,这是我这两年相对比较底层的变化。
# 从实际出发
# 两大变化:更注重财务报表,更务实
20 小雅: 在投资方法上,你有什么变化?
何帅: 我觉得变化也很大,这主要是去年的教训。
去年,我买了很多低估值的地产股,它们表现很差,使得我 2020 年的业绩增长比较差,包括我前几年挖掘的一些中小市值公司,最后业绩没有兑现。我在反思,问题出在哪里。
2021 年年初,我做了比较多调整,比如说,把一些低估值公司卖掉,换了一些成长性比较好的公司。
国内市场****还是要以成长的眼光去看待,做静态的低估投资会比较艰难。
我希望能更多用成长角度去选择股票,或者说,至少成长在整个持仓的比例是比较高的,这大概是 2021 年做的比较大的变化。
21 小雅: 你去年买地产股,是选股选出来的?我理解是为了防御做的配置。
何帅: 确实偏防御,但同时我的选股是错的,因为防御我也可以买其它东西。
我为什么没有挑出其他东西来?我为什么要买**地产?这是我的选股出了问题,我要反思。
22 小雅: 反思之后,2021 年三季报里,还有一些地产股在你的重仓股里,为什么?
何帅: 我卖了一些地产,还有一些地产,但不是很多。
这些是好公司,但它们在一个非常不好的行业。我对于好公司的爱好是一种惯性,对好价格的爱好也是惯性。
它们又是好公司,又是好价格,对我吸引力非常大,所以我一直有一些执念。
23 小雅: 在对 2020 年的反思之后,你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何帅: 对于投资,我有两个比较大的感悟:第一,还是要回归报表本身。
有时候我们会本末倒置,我们会关注管理层,关注公司护城河,关注商业模式,价格是另外一回事,反正就是巴菲特说的那四点。
我们会不断分析前三个偏定性的属性,不断跟管理层交流,去跟公司的竞争对手、客户交流,不断去想它的商业模式到底怎么样。
其实,你想这么多,还不如好好分析报表,所有东西都会从报表里面体现出来。
当一家公司报表不好看,你把它的商业模式想得再清楚,它的管理层再优秀,这都不对,说明一定有问题,只是你不知道。
当一家公司报表很好看,但你觉得公司业务好像很简单,管理层表达也一般般,商业模式也没什么特别的,说明你没想清楚,一定是有道理在里面,它才能持续有比较好的报表。
过去,我们更多去研究产业逻辑,研究公司管理层。我现在把它反过来了,首先报表要符合一家优秀公司的标准,然后我再去研究那些东西。
因为现在上市公司也很多,快 5000 家公司,我会把一些选股思路和想法变成一些量化指标,通过我们运营部的同事,帮我去筛选。
今年我至少看过两三百家公司,甚至仔细看过的有 100 家,其中有比较多的新公司,大部分都是通过这个方法挖出来的。
这是我今年去尝试的,我觉得效果不错。这是我跟以前比较明显的第一个变化。
第二个比较明显的变化在于,我需要贴近市场。
贴近市场,说的简单一点,就是需要俗一点,你不要太过于用一个框架,把自己架得很高~~
24 小雅: 不食人间烟火。
何帅: 对,需要实在一点。
市场是很实在的,它即期反应的无非是今年的行业景气度、近期业绩,就是这些“很俗”的东西。
我们以前可能觉得这些都太短期了,我们就要挑最优秀的公司,它能够穿越周期,它的管理层很优秀,商业模式也很好,我们看 10 年,它还是最好的公司。
长期来看,这有对的层面,但回到短期,我们还是需要很务实地面对市场偏好和市场变化。
去年我去买的地产股,就是这样。站在类似于原教旨主义的价值投资角度来看,我觉得,那些公司怎么算,都是被低估的,我觉得是市场傻,我不傻。
但大部分时候,你最后都会发现,市场一点不傻,傻的是你自己。这是我需要反思的,我不能太远离市场。
我以前碰到一些公司业绩低于预期,我还说,这是暂时的,公司很优秀,跨过这个周期就好。
但现在,只要公司业绩低于预期,我一定会做动作,然后非常仔细的再去观察研究。很多时候低于预期,它就是有很多问题在暴露。
持续不产生现金流的公司,大概率是不好的
25 小雅: 你刚才提到,有些公司商业模式、护城河、企业家都很好,但就是财务报表就不好,会有这样的公司吗?
何帅: 没有这样的公司。所以,在前面分析那 3 点的时候,你是错的,但你不知道。
研究有个很大的问题在于,以前我们凭自己的主观想象,觉得商业模式好,我们会更多去相信那些定性的东西,相信自己交流、调研和判断的事情。
我未来还是应该回到更客观的数据。
26 小雅: 你是在哪个公司上吃过亏,才有这样的认知?
何帅: 我以前拿过不少计算机公司,它们是某个领域里的专业软件,大家都在用它,它的市场份额很高,比第二名领先很多,粘性也很强,它对客户很了解,管理层也很优秀。
但它们的报表就是有很多问题。比如说,现金流不好,它的投资很多,利润率不好,或者人力效率不高,等等。
以前我不太关注这些,我只是相信那些定性的,因为我去调研客户,调研公司,我觉得自己把问题想得很清楚。但它的报表就是不能体现,最后我发现自己是错的。
我用报表筛选的公司,很多都不错,虽然并不是每家公司都这样,但它是个大概率事件。
包括一些中小市值公司,报表漂亮的公司非常多,可能 10 家里面,有 1 家是坑。
27 小雅: 这么低的比例吗?我以为小公司的漂亮财报多数是坑,10 家里面只有 1 家是真的。
何帅: 那你搞错了。我今年投了很多小公司收益率很不错。
今年大概我投了十几家,就只有一家错了。
我第一反应是反思,我为什么会选到这家公司。但我后来想通了,其实没关系,因为它就是有一个概率。
我根据以前自己投资成功或错误的经验,设定了很多指标,尽量保证准确度,但是会有例外。
比如,今年我亏的那家公司,原材料是大宗商品,过去当材料价格波动比较大的时候,这家公司的利润率都能保持稳定,这说明它可以传导材料的价格。
我判断,它今年还是可以传导的,但今年它就是没有传导,就是巨大亏损,这是很难判断的。
虽然我已经把它卖了,但我还不断去跟踪它的情况。
后来发现,它有新的竞争对手进来了,竞争对手以贴价形式来参与竞争,竞争格局发生变化了,这是过去 10 年没有的。
28 小雅: 你刚才提到,有些公司可能管理层、竞争格局等等,都不好,但就是财务报表挺好的,你不担心它是财务造假?
何帅: 所以需要很多指标去验证。
第一,这样公司也很少,我只是举个极端例子,意思是说,我会把权重更多放在财务报表上。
第二,财务造假是可以的,但你可以造假一、两年,你能不能造 5 年、10 年?我的维度并不是看它去年的报表,而是看很长周期的财务报表。
另外,你造假可以,你能不能拉着你的竞争对手、你的客户一起造假?我还会参考它的竞争对手和客户的报表情况。
最后,我管理的是组合,它是一种大概率选择股票的方法,我不是说保证这个框架里面 100%的准确,70%的正确都非常厉害了。
从今年表现来看,这种方法是 90%的正确率,这已经很好了。
29 小雅: 当年乐视的报表看得出问题吗?很多人是看出来了还要赌,还是真的很多人没看出来。
何帅: 乐视不赚钱呀,所有人是相信它未来能赚钱。
虽然我没有研究过它,我闭着眼睛想,它的报表是不会好看的,它的 capex(资本性支出)投入肯定是很大的,它没有赚过钱,它不断在融资。
我觉得有一个指标很有意思:现金流量表里面筹资的现金流。如果一家公司在持续在问外部拿钱,那你就要小心。
如果一家公司是个现金牛,它的报表增长不好看,收入增长也不咋样,它不断在往外面放钱,那说明它还可以,至少它是赚钱的。
但 capex 投入要排除一些公司,如果它在扩张期,比如台积电 (opens new window),它也是有很长周期 capex 式的投入,这种公司就要单独看,但这是一个概率问题。
# 从个股财报看到行业发展新趋势
30 小雅: 你会定期做数据筛选吗?还是随时会做。
何帅: 今年我是第一年先采取量化方式帮我筛选,我觉得每年大概都会做,有新的想法就做。我会有很多新的想法。
我看你的访谈提纲里有个问题是,今年我为什么会买这么多化工公司?
我通过很多层筛选,公司过去表现很优秀,同时有明显的扩张意图,用这种想法筛选的时候,很多化工公司跳出来了。
这时候,我会去倒过来想:为什么跳出来的不是食品饮料 (opens new window)公司,不是跨境电商,不是新能源车 (opens new window),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化工公司的数据符合这些标准?
我会去思考原因,通过跟很多公司调研、反馈,我从一个点上升到了一个面。
这个面就是:国内很多新材料公司、精细化工公司,成为大量世界先进产能的补充,或者说进口替代。并且,这种进口替代不是国家组织和主导的,是市场自然而然发展到这个状况。
我们通过财务指标发现很多这样的公司,这些公司又会让我们衍生出一些想法,去找到一些相同逻辑的公司。
这些相同逻辑的公司可能没有通过财务指标挖出来,因为公司以前很差,过去的财务数据不好,就被排除了。
但它在这个逻辑下,可能是成立的。它可能有新的产品,有新的产能,可能会进入一个新平台或者新的成长环境,这就是从点到面,又从面回到点的过程。
过去一两年,我挖掘的很多个股是这样来的,它是过去很多年我做很多小股票投资,做很多研究总结出来的方法,我现在通过这种方式去把它实现出来。
# 市场共识
# 跳出条条框框
# 不要盲目冲撞巨大的市场共识
31 小雅: 刚才提到,你的方法论有两个比较大的进化:一是更注重看财务指标,二是更务实,怎么理解你说的务实?
大家会觉得,何帅原本有点逆向,跟市场热点反的,贴近市场不是放弃了你的优势?
何帅: 我觉得这不是优势。
很多时候,你被一些条条框框限制住了,大家看到“抱团”两个字,就觉得一定是不好的,过去三年“抱团”收益率很高,为什么不好?我就是应该跳出条条框框。
我最底层的思考就在于,我们容易被一种好像大家都认为是对的东西裹挟。
我觉得,大家应该跳出来说,我就是要安安静静去寻找投资的快乐,去找到一个好的标的,找到一个好的赚钱机会,而不是把自己框在某个地方,钉在某个地方。
我们更多需要的是进步,而不是说把自己钉在一个位置上面,这是很重要的。
回到你的问题,我怎么去贴近市场?去年我的深刻教训就在这里。我过于去逆向市场,甚至逆向给我带来了类似钉在墙上的感觉,但那是错的,我们不要盲目地去冲撞一个市场巨大的共识。
比如,去年的共识就是,地产就是不行,不会有发展,它再便宜就不应该买。除非你有巨大的把握,这个行业会发生巨大变化,否则,不要去冲击这样巨大的共识。
回过头来看,市场共识没有错,2021 年地产就是很糟糕,销售、利润各种方面都超预期的差。这说明,市场没有错,是我错了。
去年我在跟客户反思的时候,我也在说,只有一种情况,你可以去逆向市场巨大的共识错误。
比如茅台,2013 年到 2015 年,市场的巨大共识是:茅台没有成长性了,年轻人不喝茅台了,茅台对公消费没有了,它的需求会砍掉一半,这个酒以后就是 5%的增长。
通常,共识是不会被打破的,茅台表现也一度持续不好。怎么会打破?因为茅台的业绩在 2016 年、2017 年一直大幅超预期。
我印象中,茅台的一批价从 2015 年的 900 多块钱,涨到 1400、1500、1700,业绩增长 40%~60%,它的业绩活活让市场打脸,当市场从巨大的错误共识反过来的时候,它的超额收益是巨大的。
只有这样巨大的把握,你才能去抵抗市场巨大的共识。如果没有这样的把握,市场共识大部分情况下是对的。
如果你只是想做一个小修正,比如,假设市场预期地产未来有 50%的下降,你觉得没有这么惨,应该下降 35%,那这是比较差的机会。
除非地产未来还有 50%的增长,你找到巨大的差距,这是大幅去逆向,去对抗市场共识的好的投资方法。
你可以有一些小仓位去做逆向,但是在大仓位上面,我不是说要去迎合市场,但我不要去跟市场做巨大的抵抗,这就是我要更贴近市场的一个主要原因。
反过来也是一样,当大家都预期一样东西非常非常好的时候,你也不要急于下车。
32 小雅: 你压根就不会上车吧?
何帅: 不是的。我在很早的时候,2019 年下半年我买了**锂业。
33 小雅: 那是一个很好的时点。
何帅: 我赚了 30%就走了。
为什么呢?我其实一直非常看好新能源车,我很早重配 S 公司,就是因为新能源车。
但市场偏好跟我想要的东西不一样。市场喜欢的是弹性,整个电池产业链今年表现最好的,都是有价格弹性的东西,但我偏不喜欢。
我在挑选新能源车标的的时候,第一步就是要排除有价格弹性的东西,我选的公司,都是竞争格局很稳定,能很稳定赚钱的,但它们的表现没有涨价的那些东西好。
我选择新能源车,是因为它的终局非常清晰,但它什么时候起来,什么时候下去,不好判断。但我认为,5 年、10 年以后它一定是 ok 的。
我要选择一个我能看到 5 年以后依然存在的公司。但那些价格或毛利巨大波动的公司,我不知道它 5 年以后是怎么样子,它可能也很好,我没有选择那些,我选择跟自己的组合思路和性格相符的。
34 小雅: 你现在是要逆自己的性格,去打破原来自己组合原来相对的稳定性?
何帅: 没有,我现在的组合越来越稳定了,并没有打破原来的稳定性。我说要更加贴近市场,只是说我不能够太独立的去逆向或者去叛逆。
喜欢用钱砸不出的“长坡厚雪”
35 小雅: 你曾把自己的方法论总结为“长坡厚雪”,用合理的价格持有,这个方法论有变化吗?
何帅: 没有太多变化,还是寻找能够持续成长的公司,在合理或低估的价格去持有。
36 小雅: 这是所有基金经理在做的事?
何帅: 对啊,这句话很简单,但你怎么找到持续成长的公司,这就很麻烦,怎么样算合理的价格?这也很麻烦。
37 小雅: 能不能举个例子,你是怎么看一个公司的长坡厚雪,以及如何考虑它的价格。
何帅: 我现在买的要重仓三年的公司,基本都是这个逻辑。
比如说 S 公司,它的主要产品是做一些阀门,它的使用场景很多,坡肯定是很长的。
另外,整个新能源车 (opens new window)对于热管理的需求,会比以前发动机车要大出很多,并且对阀门的精度要求更高。
它在原来比较长的坡道上面,叠加一个更陡峭的需求,这是它的“长坡”。
“厚雪”就是它的竞争力,这家公司从 10 年前就开始准备新能源 (opens new window)了,其中有个核心部件很早获得了市场的巨大认可和市场份额。
在国内整个新能源车 (opens new window)里面,S 公司是唯一一家单品市场份额最高的公司,但它却是市场不看好的,为什么?因为大家觉得你的市场份额已经这样了,大概未来只能下降了。
38 小雅: 好像也很有道理。
何帅: 中国市场很有意思,大家特别喜欢那种“差生”变“好生”的过程,不喜欢“好生”持续好的过程。
39 小雅: 因为觉得上升空间有限。
何帅: 对,它的市场份额一直很高,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这家公司的壁垒和竞争力是很强的。
随着市场占有率越来越大,它和竞争对手之间数量差距越来越大,规模优势会成为它最终、最大的护城河。因为成本相差很大,竞争对手怎么去和它竞争?
S 公司存在一个长长的“坡”,“球”也越滚越大,这是我看到它的原因。
我买它的时候,它是 20 几倍估值,未来空间比较大,我买的也比较重,一直到现在,我觉得它的空间依然还很大。
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会受到各种冲击,竞争对手和成本上升,制造业本身就是一个辛苦的行业。
电池产业链也是这样。我认为,过去它们波动很大,它们和竞争对手之间差别,没有像 S 公司和它的竞争对手差别这么大。
但中国老板太愿意投钱了,它有巨大的 capex 砸进去,规模优势就起来了,这是我当时没有想特别多的。巨大的 capex 投入对于股东是个糟糕的事情,但对于股价来说是个很好的事情。
但是,不断砸 capex,把规模优势砸出来,这能维持多久,我觉得不好说,因为你砸得起,势必别人也能砸得起,只是过去两年整个市场需求非常大,供给跟不上,使得这些砸下去的钱,感觉收益好像还不错。
当某个时点供需发生扭转的时候,就会很难看,大家一直在等,这个时点什么时候到来。
40 小雅: 你认为,新能源车 (opens new window)的风险在哪里?
何帅: 大家觉得,新能源车今天最好的地方是它的确定性,但我认为,它最大的风险就是它太确定。
41 小雅: 你重仓的 S 公司不也同样很确定吗?
何帅: 对啊,所以它得防着竞争对手。
它已经防了两三年了,不断有人在攻击它,它还是这么高的份额。随着后面不断放量,差距还会越拉越大,别人要抢市场份额,只有始终都亏钱来跟它干才行。
新能源车 (opens new window)最大的风险在于它太确定,整个产业链所有人都会巨大的投资,因为所有人都觉得确定,所有人都觉得机会巨大,这反而是风险。
只有一、两个人觉得 ok,其它人都觉得不好,这才产生巨大的阿尔法,当所有人都觉得好的时候,它的阿尔法就会很差。
42 小雅: 现在 N 公司拼命融资,拼命想扩产,就是想稳固和提升自己的地位吧?
何帅: 它必须这么做,只有这样,才有上、下游议价权。
它在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上面,它是不能够下来的,停下来它会很惨,而且其它人也必须要行驶在这样的高速列车上。
N 公司本身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公司,这是不可否认的。只是我个人的性格,我不喜欢这种市场格局不确定的感觉。
我要反思是,它在 3000 亿的时候,我为什么没买?这说明我的研究不到位,不用去说人家不好,我就是 3000 亿的时候没拿,就这么简单。
不喜欢波动大的行业
43 小雅: 今年三季报看,它仍然不是你的重仓股,为什么?
何帅: 我当时没买的主要原因是,我对它的研究不足,我们觉得它跟其它的像松下、LG 竞争差异化不明显,随着后面补贴的退坡,它的优势会越来越少,所以不值得买。
当然,我们没有太多研究,认为它不够优秀,其实它当时不贵,即便按照当时的业绩看都不贵。
站在这个时点,我们觉得它还是一家优秀的公司,只是说价格确实对未来的预期打得非常高,现在我觉得它是个投资的问题,确实看不清。
44 小雅: 没有太多研究的原因是什么?
何帅: 坦白说,我对竞争格局特别复杂的东西不是很喜欢,包括光伏也是这样。
我可能还是有些以先入为主,过去看到这些公司,行业好惨,竞争好复杂,一会儿降价,一会补贴没有了,毛利率波动很大,好些公司都破产了。
我天生就对那些行业有点排斥,所以感情上不想深入去研究这些行业,造成了我始终跟这个行业的最前面的想法和研究是脱节的。我很难说心服口服的,突然非常钟爱这个行业。
它其实是一种选择,我也可以去买 N 公司,但我一定不会把它作为很爱的东西,除非它经过 5 年时间证明了,它真的格局很清楚,capex 也稳定了,什么都稳定了,我可能会真的爱它。
但现在我觉得,最多可能也只是短期买入,或便宜了去买一点。我不是真的相信它。
很多我们很优秀的同行,他们是真的相信,未来 N 公司未来会有 500 亿、1000 亿利润。可能它确实能实现,他们也是真信。
但它很难让我信服,我是真不信。也不叫真不信,我没有做过很仔细的研究,它有点难支持我这么做,我不太喜欢这种上下起伏特别明显的行业。
# 关于定价的一组“有意思的数据”
45 小雅: 你说过,便宜了会买一点,贵了会卖一点,你怎么评估便宜和贵?
何帅: 我专门找了一组数据,以前我研究美国运通 (opens new window)的时候找到的。很有意思,跟你分享一下。
巴菲特在 1992~1993 年买入美国运通 (opens new window),股价大概 5~6 块钱,市值 50 亿美金。到 1999 年,运通最高 41 块钱,年回报率 30%。
但是 1999 年~2009 年,运通还是 41 块钱,回报率是 0。
而 1992 年到 2007 年,它的股票回报率是 13.6%,13.6%正好是公司业绩增长的复合增速。
2008 年股灾,运通股价跌到 15 块钱,1992 年到 2008 年收益率就变成 0.7%了,说明拿了这么多年,它的收益率是不好的。因为正好碰到股灾,股价输给了成长性。
2008 年到 2019 年,因为 2008 年是个坑,到 2019 年,它的回报率又变成很高的 20%,明显又跑赢了成长性。
但是回到 1992 年,从 1992 年到 2019 年,这么长时间的回报率是 11.8%,又回到了它的稳定成长性。你看,它有很多巨大的波动。
这个数据是什么意思呢?一个公司的回报率,最终会跟它的业绩成长性匹配,它的股价或估值会回到基本面。
基本面是需要我去判断的,同时,它有明显高估和低估的时候。当它高估的时候,回报率就会变得很差,等它低估的时候,回报率就会变得很好。
我要做的就是:想清楚这家公司长期的资本回报率应该是多少,高估的时候不要买,低估的时候多买点儿。
但巴菲特不管,他一直拿着不动,从 30 年维度来看,成长就是一个公司持续的回报,巴菲特不要去做波段。
他不能做,美国是要收税的,他每个波段做出来,税一收,啥都没有了,而我的情况不一样,我可以做。
我不要去做 10%的差价,但在巨大的高估和低估的时候,当很多资产明显高估了,你为什么要去硬顶?有些东西明显低估的时候,你为什么不多买?我觉得这是很容易去做的。
这两年,整个消费医药明显处于市场比较热的状态,找不到低估的东西,回报率就会去平衡。
我肯定要在贵和便宜的时候做动作的,怎么叫贵和便宜呢?要根据公司本身的基本面。
1992 年到 2007 年,运通的利润复合增长就是 13%;1992 年到 2019 年这么多年,它的复合增长就是 11%~12%。这都跟它的业绩非常匹配。
46 小雅: 你是看它隐含的回报率贴现回来,超过还是低于未来的利润复合增长率。
何帅: 对,你要对它未来业绩增长做判断,不要讲太远,就未来 3~5 年的大概业绩增长。
每个人会给出不同的估值锚,比如,有人愿意给茅台 30 倍、20 倍或者 40 倍,都可以。
如果你按 30 倍去算未来的市值,它的复合回报率是不错的,那就 ok,如果复合收益率很低,那就不行。
但你一定要给茅台 5 倍估值,那就是定价有问题,没人卖给你也没有用,定价肯定是在市场合理的范围里面。
至于到底 30 倍、25 倍还是 35 倍估值,它跟利率和其他各种因素相关,那是技巧上的东西。
47 小雅: 当估值的区间比较大,怎么看贵和便宜?
何帅: 对,贵和便宜只有在大波段的时候是有用的。
拿茅台来说,我认为它估值 30 倍是很合理的,可能 20 倍很便宜,40 多倍也不能说贵。但 70 倍肯定是有点贵的,15 倍肯定是明显低估的。
这只能是一个大致区间。那你到 25 倍和 35 倍的时候就不要动了,就没有什么高估、低估之分,跟它走就好了。
只有在拉开一个大的幅度以后,我们才会去判断它的情况。
48 小雅: 假设一个公司你对它的估值锚是 30 倍,它现在到了 45 倍,你怎么办?
何帅: 我会减一点。
49 小雅: 你会参考它的历史分位?
何帅: 不叫历史分位,就是我对它的定价。
比如,可能茅台过去历史分位不高,它这两年的估值系统性抬高了,我不能按照历史分位来。
因为它现在的商业模式已经比较 to c 了,对公已经占比很小了,它应该相对比较高的估值体系,这是很正常的。
当估值体系上升了以后,不能说以前它过去平均估值 15 倍,我还是按 15 倍来,那是不合理的,就变成刻舟求剑了。
# 安全边际看即期估值
# 每个人都是现实的,手头的东西才保险
50 小雅: 你怎么理解安全边际?
何帅: 对我来说,安全边际是最重要的事。就是不要亏钱嘛,可以不赚钱,不要亏钱。
不亏钱,就是浪费时间,但是亏了钱,就是浪费钱又浪费时间。
51 小雅: 有人说,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你怎么看?
何帅: 到出事的时候,就知道进攻是不是防守了,肯定会有问题。
52 小雅: 当隐含回报率预留足够大的空间,本身也是安全边际?还是只有下跌空间不大,才叫安全边际?
何帅: 要下跌的空间不大。
还是那个问题,你没法控制基民是什么时候买进来的,即便你买进来的时间很长,赚了 10 倍后又亏掉一半,赚 5 倍还是很多,你还是不开心。
53 小雅: 当上涨空间很大的时候,某种程度上看,是不是它的下跌空间也不大?
何帅: 这其实是一个心理问题,它不是一个理性的问题。所有人都是厌恶风险的,你不要给投资者造成短期的巨大亏损。
我的安全边际不是跟远期的东西比,跟远期东西比,是我决定是否买入的原因,但是安全边际不是考虑这个。安全边际我一定看即期估值,没有人的安全边际是看未来长期空间的。
当整个市场最悲观的时候,大家只会看你手头的东西,每个人都是现实的。
# 控回撤的两招
# 减持高估值公司和选择稳健的企业家
54 小雅: 你怎么控回撤?有个投资人曾说过:在正常市场,他的重仓股如果跌 20%,他会毫不犹豫砍掉,不要总是去逆市场,市场常常是有效的。
何帅: 这就是我说的,要务实,去贴近市场。
55 小雅: 他会先减出来,想明白了再做动作,避免自己在求证陷阱里,你会这样控个股回撤吗?
何帅: 不会,我不是通过这种方式去控回撤。
对于控回撤,我前面讲了很多很重要、大方向的事情,比如我的性格,比如涨多了我会卖,在估值越来越高的时候,我的持仓是下降的,当然回撤控制会好。
但这种回撤控制是有代价的,代价就是,我可能每年损失几个点的收益率。
回到持有人体验或者我的个性问题,我是要那几个点的收益率,还是要控制曲线的平稳性?我选择曲线平稳性,我的性格是这样的。
第二个控回撤的原因也很重要。这两年,我们见过很多企业家、管理层,我们尽量去选择一些我们认为正确的人。正确的人不代表他的能力最强,最重要的是,他也是一个控回撤的高手。
就是说,企业家本身的性格不是赌性很强,他对事物的判断也留有安全边际,他不会非常激进地做事,不会把公司投入到巨大风险里。
可能他也赚不到巨额的超额收益,他也赚不到那几个点。但在这种企业家的管理下面,公司自然而然也会面对比较少的巨大风险,它也不会有巨大的回撤。
我希望能建立一个闭环,我的持有人、我和我投的公司管理层,我们的性格是相符的,大家都很舒服,其中一个环节的性格出了问题,就会慢慢脱离这个闭环。
可能在市场 beta 行业爆发的时候,需要企业家激进、敢拼的性格。
但我的性格,是选择相对稳定的企业,这种选择会从产品收益率曲线体现出来。
56 小雅: 过往投资中,你在绝对收益的理念体现比较多,这也体现在回撤控制上,2021 年有变化吗?
何帅: 变化在于,我对估值的容忍度会比以前高,你在一个方向上吃亏以后,势必要在那个地方进行纠错。
我在 2018 年到 2019 年上半年,拿了很多后来表现很好的主流公司,但这些公司我在 2019 年年初比较快卖掉了,当时觉得估值水平差不多了。
但后来,很多公司的业绩也是超预期的,它们的估值扩张能力是非常强的。
对高估值的容忍度有两种情况,第一,他胆子很大,风险偏好本来就高,第二,他对行业、公司的认知很深,可以看到很远,他觉得这个公司虽然短期很贵,但长期不贵。
我在性格上肯定没法改变自己的,我不可能提高自己的风险偏好,但在认知上,我反思下来,我肯定是对这些公司、行业的认知是不够的,造成我卖的比较早。
现在,我希望对一些公司的估值容忍度可以打开一些,在相对大的估值范围里去思考,不要太纠结于一、两年的估值高低,而是把公司想清楚。
我在做尝试,这种尝试不一定特别好,可能会放大我的波动,放大我的回撤。
# 选择放弃规模,注重控制波动率
57 小雅: 你怎么看规模、波动率和收益的“不可能三角”。
何帅: 我会选择放弃规模,收益跟波动也会相关,你可以加剧波动,它可能会对收益率会产生好的正向影响。
58 小雅: 某种程度上, 你也放弃了收益。
何帅: 不,也不能说我放弃收益率。只是相对而言,我会更注重波动率。
59 小雅: 你觉得自己管理的规模边界在哪里?
何帅: 我希望规模小一点,我们还很年轻,都会犯错,希望能给我们犯错的机会。
当我的规模到了四五百亿,六七百亿,我可能只能买那些“大葫芦”。
我只有不断尝试各种商业模式,见到各种各样的管理层和公司,才能学到很多东西。
我猜想,巴菲特在 30 来岁也做过很多这样的事情,最后他知道“茅台”是最好的商业模式。
可能过 10 年以后我也知道,绕这么大一圈,就是应该持续买茅台,但我应该要去走这一圈,不断学习和尝试新东西。在这种情况下,适当的规模才是合理的。
60 小雅: 对你来说,多少规模算适当的?
何帅: 现在看,好像不超过 200 亿是可以的,但我会适应,真到了 300 亿,就有 300 亿的方法。
# 当碰到特别揪心的公司
# 赶紧把它处理掉
61 小雅: 你希望过程慢一点,给你时间去适应?
何帅:因为我觉得,很多 100 亿市值以下公司真的挺有意思的。
成功案例:三年多赚了 6 倍
财报很好 VS 市场偏见带来业绩估值双击
62 小雅: 如果问你这三年最成功的投资,你会想到哪一个?
何帅: 有不少投资还是不错的,我觉得比较特别的还是 H 公司。
因为这个公司当时只有我买了,它从当时大家都很不喜欢,最后变成非常喜欢,市场非常追捧,并且它赚的并不纯粹是估值的提升,它是业绩真的出来了。
这家公司我拿了 3 年多,赚了 6 倍,比起今年的一些新能源不算多,但这五六倍赚得很扎实,它每一次上涨,每一次都有业绩兑现,市场逐渐认可它,这是我很喜欢的状态。
H 公司是一家很大众、没有光环的公司,我把它挑出来,三年左右时间获得了很好的收益率,我很喜欢这种感觉。
我不要去挂大光环,如果能选出五六家或者 10 家这样的公司,我的业绩就非常优秀。
63 小雅: 管它是不是自己挖掘的,能赚钱不就行了吗?你很享受那种投资的快乐?
何帅: 其实你不是自己挖掘的,你是拿不住的,还是要自己对这个东西有很深的理解才行。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它本身是个小公司,有好的时候,也有不好的时候,我们不断跟公司去交流,它不光是赚钱的问题,这个过程中你能学到很多东西。
它从一个 30 亿市值的小公司涨到 200 亿,你逐渐会经历一些事情,这都是很宝贵的经验。
64 小雅: 你当时是怎么看到它的?
何帅: 当时有一个类似于造假公司,H 公司的产品跟它是同类型,大家就把 H 公司也当骗子公司,所以没人研究它,估值给的很便宜。
但我看了它的报表,业绩增长的不错。我试探性买了一些,之后不断跟跟踪、调研。
首先我能确定,这是一家靠谱的公司,绝对不是一家骗子公司,那我就买再多一点,随着它的业绩不断兑现,它的产品在国外卖的很不错,我就再买一点,慢慢买了很多。
后来,它的业绩不断兑现,市场开始认同,公司估值慢慢回升一些,就这样涨上来。
当碰到特别揪心的公司,
赶紧把它处理掉!
65 小雅: 如果问你过去三年犯的最大的错误,买地产算吗?
何帅: 对,当时我仓位很低,还买了很多地产。当时,有很多机会让我错过了。
当买了很多地产的时候,会限制我的眼光,这个东西这么便宜,有些东西虽然还不错,但有点贵,它会限制你很多精力和时间,这是最要命的。
我后来也劝我们权益部很多同事说,**当碰到一家公司或一个行业让你特别揪心的时候,比较好的方式就是赶紧把它处理掉,**这就是我说这两年越来越贴近市场的原因。
卖掉不是在于这家公司到底是对还是错,而是它会侵占你大量研究其它公司和机会的时间和精力,那才让你损失巨大。
当我碰到公司低于预期,我会积极面对,但不会马上把它全部砍掉,我会留一点。
因为学费不能白交,我会继续跟管理层交流,找到问题,下次我不要犯同样错误,这很有效。
有些投资者可能碰到问题,马上把公司砍掉,再也不想看到它。
我觉得,碰到问题要直面问题,就是要这样的勇气,就是要很痛苦的把伤疤揭开,想清楚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以后不要再出现。
66 小雅: 你们都是狠人,对自己太狠了。这三年,你在哪些行业领域是有学习、有提升的?
何帅: 从 2018 年到现在,我觉得主要是两块:
第一块,还是在偏制造业这块,包括精细化工这些东西,都在制造业里面。
第二块,我觉得是去年倒逼的,去年我买了很多地产,所以我研究了很多金融、地产股,去年我买了不少**银行,赚了挺多的。
银行保险地产是去年我主要学的东西,今年没有能力圈拓展了,我觉得能力圈的覆盖数量足够了。
我以前研究消费的,从我做基金经理第一年开始,从消费到 TMT,研究医药大概是 2017 年、2018 年,2019 年研究制造业、新兴制造业,到去年大金融,就这五个圈,不会再拓展了。
今后,我就不断在这 5 个圈里面找公司,学习新东西,不断加深。
67 小雅: 未来你想在哪些方面去进化自己?
何帅: 第一,把能力圈扎实,要学习更多的商业模式,见更多的管理者。
第二,我从去年到今年又配置很多新公司和新的方向,一年时间我觉得太短了,我需要三年左右时间,去看这些公司发展和行业的发展,我又可以学到很多新东西,这真的需要时间。
# 未来两年 A 股不太会是赛道机会
68 小雅: 站在当下,你怎么看市场?
何帅: 因为过去几年贝塔行情太强,甚至好几个贝塔在一起演绎,我猜测,这种大赛道的行情应该快结束了。
我自己判断,未来两年整个市场会不温不火,甚至偏温一些,也没有结构性的大赛道行情,会变成非常非常细分的状态。
这可能类似于 2012 年到 2014 年,或者说是 2015 年下半年到 2017 年,可能很小很细分的行业,就几家公司,或者就是某一家公司的机会。
其实,今年的基金整体收益率就已经不能说很好,虽然业绩很厉害的也有,但整体上,赚十几个点已经算好了。
我觉得,明年可能会更艰难一些,因为如果没有大贝塔,大家就很难做出很好的整体收益率。
69 小雅: 很多人在说未来两三年,市场风格会偏向中小市值,你怎么看?
何帅: 我从来不会去选择风格,我也不知道,有什么指标可以选择中小市值风格还是大盘风格,对于我来说,只有一个指标,就是它们的性价比。
我以前在市场很不喜欢中小市值的时候,去买中小市值的原因,因为它们的性价比更高,就这么简单。
现在,很多趋势资金在抛弃核心资产,很多核心资产跌了很多,这些是我过去一直很看好的公司,只是估值一直让我下不了手,现在我会重新考虑它们的性价比。
我现在逐渐闻到 2018 年的气息。很多非常优秀的成长性公司在被不断被抛弃,抛弃的原因就是它们的股价在持续下跌,这是我喜欢的状态。
元宇宙还没有打动人的产品
新消费待考:起来的越快,掉的越快
70 小雅: 你做成长股投资,可能会看更多新东西,你怎么看元宇宙?
何帅: 我不喜欢太新的东西。
成长股投资不一定要是新东西,我很喜欢那种可预见的成长,就是比较想得清楚的成长。
比如新能源车,我以前不太看好它,因为我觉得它的产品还不成熟,但等到 2020 年,我很早就觉得它是个元年,因为它有几款产品是真正打动我的。
比如说 model 3、蔚来 es8、小鹏 p7,那些产品放在马路上面,它就是会吸引你。产品本身 ok,才是我看好新能源车的核心原因。
元宇宙下面比如说 VR,我试过,它是很好玩,但它没有真正让我觉得必须马上买一个,它没有打动我,可能我对游戏或者虚拟社交本身不是特别感冒。
我有个朋友特别喜欢投新东西,我一直跟他说,你不要去预判趋势,当趋势来的时候,不用预判,它就在你身边,会时时刻刻的出来。
你说新能源车需要预判吗?不要预判,你在马路上就会见到那个车,你就知道它进来了,不用做预判,到那个时候你再去投,不会晚的。
71 小雅: 比如泡泡马特或者奈雪的茶,它是年轻人喜欢的,年轻人的消费能力很强,前几年大家都喜欢讲新消费、新经济,你怎么看新消费的投资机会?
何帅: 我都会去体验。我们也有 95 后的研究员,我也会问他们的感受。
我一直说,牛奶是一个长的坡道,茶是一个长的坡道,但奶茶不一定是个长坡道,因为它的产品会经常变化。
我总结出一些小规律:很多新消费品起来得越快,它一定会掉得越快;一样东西要花很长时间才起来的,那它也会花很长很长时间才会下去。
我不能说 100%,但大部分好像都是这样,特别是时尚类的东西。
怎么看基金经理自购基金?
基民购买基金的最佳姿势是什么?
72 小雅: 你的日常时间是怎么分配的?
何帅: 大部分时间还是工作,但现在我回到家,工作时间会比以前刚工作的时候少一点,以前我可能回家再工作两三小时,现在是一两个小时。
73 小雅: 你现在看盘时间多吗?
何帅: 一天看四次,每次三分钟。看看有没有涨的多,跌的多的,然后问问有没有什么原因。
74 小雅: 你申购自己的基金会择时吗?
何帅: 不怎么择时,有时就是市场跌了很多,我的基金可能也跌了很多,我就会多申购一点。
75 小雅: 你怎么看基金经理自购基金?
何帅: 我觉得基金经理就应该把所有钱放在自己的基金上面,这是对的。我家里的钱基本是买自己的基金。
不过,只买自己的基金,又买了很重,说明这人比较骄傲,(大笑),你不相信别人做的比你好。
因为我的风险偏好比较低,我觉得我的基金比较稳,我自己能看清楚、想清楚自己买的东西,我就会买的比较多。
76 小雅: 每个基金经理的性格和风险偏好,都会体现在自己的投资上吧?
何帅: 如果你很看好另一个基金买的东西或另外一个基金,你就应该去买它买的东西,除非你买不了它买的东西。
77 小雅: 你觉得,普通基民购买基金的最佳姿势是什么?
何帅: 我觉得还是定投。
78 小雅: 我始终认为,定投的资金效率不高,而且本质上,它也解决不了择时的问题。
何帅: 我在年报里面讲过,很多基民的问题不在于,他选择的基金经理复合收益率是 10 个点还是 20 个点,可能 95%基民碰到的问题是,那 10 个点他都赚不到。
基民先解决的是什么产品可以让他们拿的长久,可以持续的买,不要去动,甚至可以重仓持有。
对我来说,我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减少产品回撤,一旦有比较大的回撤,持有人一定会有做波段的想法。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能择时,实际上他做不出来,最终的结果大部分是踏空行情。
最好不要让他们有这样的念头。怎么办?
就是要减少回撤,始终让它们觉得 5 个点回撤没问题,10 个点还好,忍忍就算了,最后可能又涨回去了。定投可以让他们减少对波动和回撤的感受。
当几轮下来,他们发现你的基金就是这样的时候,就会不太关注它的短期波动,他们通过持续的定投,拿了三年以后,真正赚到钱,真正尝到甜头以后,才会把大量的钱去长期持有基金。
我有很多同学,大概 2016、2017 年开始买我的产品,他们不断定投,现在收益率很好,一开始他们还会来问我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现在就不问,我就需要这种状态,说明他们已经养成习惯了。
我觉得,他们未来还会继续买下去,也会跟父母亲戚朋友去介绍,用这样的方式去尝试,我觉得这种方式最好。
# 没有那些痛苦的事情,你就不知道好的时候是怎么
79 小雅: 你觉得现在的投资压力大吗?
何帅: 投资压力时大时小,我现在肯定比去年压力小很多。
80 小雅: 你有通过运动或者其他方式来解压吗?
何帅: 我觉得没有什么事情可以解压。所谓解压,还是得自己把压力解决掉。
如果我的压力一直很大,也可以出去旅游,和朋友们聚会放松,但这都是没有用的,只能暂时麻痹你的压力。
只有在今年年初我彻底把问题出在哪里想清楚了,才是真正的解****压。
现在也有朋友跟我说业绩压力大,我都会说,你不要急,你急不了,这不可能一个礼拜想清楚的。
它就是需要很长时间去想清楚,到底问题在哪里?你怎么解决?当想清楚的那一刻,你就会很释怀。
81 小雅: 如果不限时空让你去见一个人,你想见谁,会说什么话?
何帅: 没有。其实这个问题转化一下,就是你有没有后悔的事情,或者特别想做的一件事情,你如果是一个娱乐杂志,可能我给你讲点儿东西。
82 小雅: 做投资,好奇心很重要。你没有一些好奇的事情?
何帅: 没有什么天马行空的东西。因为我觉得现在是最好。
当你获得新的东西的时候,你也会失去现在有的东西,很多时候可能得不偿失。
83 小雅: 你觉得当下最好?
何帅: 我觉得整个过程每一步都挺好的,虽然有很多很痛苦的事情,但我觉得,仍旧 ok,挺好的。
没有那些痛苦的事情,你就不知道好的时候是怎么样,你也不知道不好的时候是怎么样。
84 小雅: 你最近有看什么好书?
何帅: 去年看本书还不错,中文版叫做洞见,我看的是英文版,不知道它的翻译怎么样。
85 小雅: 如果让你跟自己的基民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
何帅: 过去几年做的不是特别好。
86 小雅: 道歉?没用吧。
何帅: 确实是我的心里话。
导读: 交银施罗德的何帅是我们认为交银“黄金一代”代表人物,也是过去几年表现最优秀的 80 后基金经理之一。他管理的产品具有长期业绩好,而且回撤小的特点。
我们在 2018 年曾经对何帅进行过一次访谈,他对于“预期收益率和时间周期”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他购买股票的预期收益率,都会加入时间函数。通过收益率性价比调整,来维持投资组合保持在风险收益比较高的状态。
在 11 月 10 日,点拾投资联合天天基金举办了一场线下活动,也非常有幸邀请到何帅做了一场线下分享。
# 围绕企业价值而非价格做投资
何帅:我自己是 2015 年开始做基金经理,到今天也就四年多的时间,还是处于比较年轻的阶段。用巴菲特话说,做投资年限在 10 年以下的都不需要去关注。看一个基金经理是否出色,至少要 10 年的维度。
短期波动会对业绩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我们会发现有些人一两年能做的比较好,拉长看业绩并不好。也有一些人拉长看业绩很好,一两年业绩不好。拉长看业绩才有意义,我做投资年限不到 10 年,还不算很成熟。
关于我的投资方法,之前在点拾投资的访谈中也做过分享。我是基于企业价值的角度来做投资,通过公司的价值,把预期收益率算清楚。如果一个资产今年能带来 10 元的回报,这个资产价格目前是 100 元,那么回报率就是 10%。这个回报率,你是否愿意接受。如果愿意,就买入这个资产。
投资当然没那么简单,每年这个资产的回报是变化的。以成长股为例,其回报可能是快速增长的。假设一个公司目前回报是 1 元,看上去市盈率很高,但是三年后能变成 10 元。那么即使短期估值很贵,拉长看隐含回报率还是很高的。当然,成长股很多时候没有那么高的确定性。价值投资者,可能更看重静态的回报率。
成长股和价值股投资方法的不同,都是围绕公司的价值进行分析,只是前者更加动态,后者更加静态。两者都不是去判断股票价格变化的趋势。当然,也有人判断趋势很牛的。比如最近刚出来关于大奖章西蒙斯的书,他的收益率很夸张。
我简单的投资框架就是这些,主要和大家做一个互动交流。
# 动态调整组合风险收益比
问题 1:你如何看待换手率这个问题?
何帅:我不太关注换手率这个指标,更关注的是背后的实质。我自己以前的换手率偏高,大概有 5-6 倍。过去这几年换手率下来一些,和市场平均换手率差不多。其实你看我股票持仓,变化是不大的。我会做一些高抛低吸的交易。
高抛低吸这个词,我认为是中性的,不是贬义也不是褒义。代表我投资组合中,资产收益率性价比的问题。
我们假设一个公司未来 3 年预期收益率是 60%,每年能获得 20%预期回报。在 A 股市场这种公司很少每年稳定上涨 20%,而是某一年上涨 80%,之后又下跌 20%。A 股市场的波动比较大,这导致做一些交易能取得更好的风险收益比。比如这个公司在我买入以后突然上涨了 40%。这时候公司未来 3 年预期收益率变成了 20%,静态估值又提升了 40%。这时候公司的风险收益比从原来的 1.6,变成了 0.8(分子从 1.6%变成 1.2%,分母从 1 变成 1.4)。这时候你的风险收益比其实差了两倍。
这时候你发现另一家持仓公司没有涨,既然这家公司性价比大不如前,比较合理的做法是将一部分仓位换到性价比更高的那个公司上。但是有些公司不是上涨了 40%就横盘,也会跌回来。这时候你发现这个公司风险收益比又改善了,你再买回来。
我的很多交易都是这样产生的,本质是不断调整组合的性价比。我的产品整体回撤是比较低的。
我从做研究开始,就保持每天只看盘 5-6 次,每次三分钟的习惯。这个习惯,我今天做基金经理依然在保持。每天 4 个小时的交易时间,我看盘时间加起来在 15-20 分钟。我大部分时间是用来做研究,而不是做交易。我不希望自己的研究受市场干扰。
问题 2:我是交银优势行业的持有人,我想问一下你会在什么情况下赎回自己的产品?
何帅:可能和许多在座的男性朋友一样,我的工资卡也是要上交给老婆的。我们夫妻的流动资产大部分购买我管理的产品,而且至今没有赎回过一分钱。
关于我管理的组合,自己很清楚持仓这些股票的状况,以及持仓面临的风险。目前我组合平均估值不到 20 倍,相比之前还有所下降,对应的风险不大。这些公司都有不错的预期回报。
正常情况下,我不会赎回自己的产品。除非市场在极度高估的时候,但这时候我的仓位也会比较低,来应对市场的泡沫。
# 投资决策的独立
问题 3:如何看待现在市场的核心资产,你很少买核心资产,未来会不会继续坚持?
何帅:过去三年是核心资产表现最好的三年,如果过去三年不去跟随,未来再去跟随的可能性越来越少。这个问题不是跟随不跟随,而是去坚持自己的能力圈。
如果我买茅台,一定不是因为大家都买茅台所以我也去买,而是我自己想清楚茅台的价值了。也可能明年我会买很多核心资产,这并不是因为别人买我就去买,而是我把这个公司价值问题想清楚了。
我做投资,不会跟随,任何买入都是基于自己独立的决策。
问题 4:过去几年 A 股踩雷现象越来越多,你如何防止踩雷?
何帅:现在要防雷越来越难了,对于机构投资者其实是好事情。我们只有通过持续深度的研究,才能避免踩雷,而不是去和公司管理层走很近。我们有许多重仓股,和公司管理层也没有走很近,都是通过基本面去分析的。
我顺便做一个小调研,今年基金收益率中位数在 30%左右,大家自己炒股票有超越这个数字的吗?(现场很少人举手)。
今年其实对于公募基金是一个牛市,但是我最近回老家见了一些亲戚朋友,发现许多散户今年没怎么赚钱,甚至亏钱的。这种特征已经延续很多年了。2015 年之后,市场结构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指数没怎么上涨,成交量也没有放大。
市场出现了一个明显特征:机构结构化行情。一些基金公司持有,基本面优质的标的,估值不断推升。基本面比较差的公司,估值不断下降。个人投资者可能喜欢买一些没有怎么涨的公司,希望能有补涨。最后发现这些公司不但不涨,还会下跌。
从购买基金的角度上看,我能够许多人买基金希望追求一个较高的收益率。通过较高的收益率才能较大幅度改善生活。巴菲特能慢慢赚钱,很重要一点是他在 30 岁之前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所以他一点都不着急,慢慢践行价值投资,也证明他的方法是最好的。
许多普通人,还是希望通过购买基金获得比较好的收益。我希望在未来几年,通过寻找性价比较高的公司,能找到相对高的超额收益。
我的目标是,取得 15%左右的年化收益率。
# 价值投资是一种思维方式
问题 5:你的投资理念受海外哪个大师影响比较大?
何帅:还是巴菲特和芒格。价值投资是一种底层思维方式,不是照搬照抄。价值投资的底层思想是,通过判断价值获得收益,而不是判断价格的趋势。
问题 6:为什么你家庭资产大部分配置在自己的基金?
何帅:因为我只懂股票,其他资产不太懂。我觉得自己的产品能带来 15-20%的预期收益率,比我能理解的其他资产能带来的收益率都好。可能有些资产收益率也比较好,但我不懂,进去了可能会亏钱。
这和我管理基金的时候一样。有些股票涨的很好,我没有买,因为我不太懂。
问题 7:你业余时间会浏览哪些 APP 或者公众号?
何帅:我用的最多两个 APP 是微信和万得,还有抖音也经常用,其他就比较少。
公众号,我觉得点拾投资蛮不错的。我不是说客套话,今天来参加这个活动就说明我对点拾的态度。我平时路演出来很少,更多想把自己业绩做好。点拾投资的文章很多,里面的内容足够你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