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少醒:热爱就是你甚至没有看到曙光,老是碰壁,甚至各种怀疑的时候,你还是喜欢,还能坚持
最有耐力的基金经理,长期业绩优秀,不抱团,不惧回撤。
# 引言
**15 年 20 倍!**这是基金经理朱少醒的最新成绩单,A 股市场只此一人。
截至 2020 年 12 月 21 日,朱少醒管理的富国天惠成长基金(简称富国天惠)回报率 2007.95%。
这距离朱少醒 2005 年 11 月 16 日任职富国天惠基金经理,刚刚 15 年又 1 个月。
期间,wind 全 A 指数涨 730.65%;偏股混合基金涨 1070.86%。
也就是说,朱少醒的收益几乎是指数的三倍,是同类基金的近两倍。
关键是,同期一直在管理同一只权益基金的主动型基金经理,全市场只有朱少醒。
# 理财心得
智商在这个行业内从来不是瓶颈,做事情的坚韧度和毅力很重要。
我不是特别倾向用交易来代替判断,判断就是判断,交易就是交易。
热爱就是你甚至没有看到曙光,老是碰壁,各种怀疑的时候,你觉得就是喜欢,还能坚持。
# 投资特点
身经百战 长期之王 常年满仓 重视估值 持股分散 不择时 少醒指数# 自下而上、精选个股、淡化择时
朱少醒采用自下而上的选股方式,并且属于“精挑细选型”,通过对公司进行长时间的跟踪和分析,找出公司的关键特质,从而挑选出投资对象。他看中三个关键要素:公司基因、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管理。具备好‘基因’的公司,是指容易产生稳定增长的业绩,在若干年后可能会有几倍甚至十倍的增长;好的公司治理,是指一个公司‘既要有才,又要有德’。当研究团队花费大量时间调研后,并且经过反复讨论,有 80%左右的把握再进行买入。
在确定公司是优质资产后,朱少醒会立马买入,不择时,尽管买入的价格可能不便宜甚至略贵。这不同于实实在在的价值投资者,价值投资还考虑估值的因素,买入的公司是否存在低估,低估买入既可以赚公司回到合理估值的钱,又可以赚公司成长的钱。可现实中问题是,谁都想买的便宜,却没有那么多便宜的公司,另外,择时需要对市场有深厚的理解力,也没有人每次都判断准确,朱少醒坦言自己并不具备精准预测市场底部的能力,他认为只要未来公司的发展会更好、会赚更多钱、股票价格会更高,就会买入。例如恒瑞医药,任何时间点看,它的估值都不便宜,朱少醒如果等它低估,所谓市盈率个位数时再买入,恐怕就享受不到后面如此的涨幅了。
# 长期持有、均衡配置
朱少醒之所以能够取得超高的回报,最大的杀手锏就是在选中个股之后长期持有,因为只有长期持有才能把个股的涨幅完全吃透。
例如国瓷材料,朱少醒最早进入该公司是在 2014 年三季度,当时仓位占比是 3.66%,此后便一直占据前十大重仓股,多个季度成为第一大重仓股,6 年涨幅 9 倍,至今富国天惠仍然占据第五大流通股东位置。
另外朱少醒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十年重仓茅台酒。2006 年一季报显示,富国天惠成立后的第一大重仓股就是贵州茅台,占基金净值的比例达 9.36%。从 2006 年初至 2012 年底的连续七年里,茅台一直位列富国天惠的前十大重仓股。只是在 2013 年,中央限制三公消费,塑化剂风波影响下,高档白酒大跌,朱少醒有所减仓,调出前十大重仓股,但 2016 年下半年开始又重上前十,虽说持仓比例有过变化,但持股茅台 14 年,公募只此一人。茅台前复权股价也从 12 元涨至现在 1700 元,涨了 140 倍。此外朱少醒长期重仓持有过的牛股还有中国平安、招商银行、伊利股份、苏宁云商……十年如一日,拿好股如守寡,获利满满。
从恒瑞医药到国瓷材料,从贵州茅台到平安伊利,我们看到朱少醒涉猎的行业较多,持仓集中度也不高,他奉行的是均衡投资。
朱少醒金融工程专业出身,接受了系统的组合投资培训,他从不在某个行业或者风格主题上做极端的仓位。这么长时间,朱少醒每年很难排进市场前几名,就是因为采用了均衡组合,不可能有极端好的业绩。
我们知道,要做出极端业绩,一定是要“赌”点什么的。要么,某个行业一下子搞几十个点,要么,前十大重仓股每个都是顶配十个点。投资就像长跑运动,如果一开始就集中力量加速冲刺,可能使你赢在起点但必定会输在终点。真正懂长跑的人会选择匀速前进,方能保持体力跑得更远。朱少醒就是这么做的。
# 艺高人胆大,高仓位运作
历年来,不管是牛市、熊市,朱少醒都是满仓配置。富国天惠虽然是混合型基金,股票投资比例可以在 50%-95%之间浮动,但朱少醒并没有这样,除了少量拿有 5%左右的现金仓位(防赎回)外,其余股票持仓比例均在 90%以上。
# 总结
朱少醒奉行精选个股、淡化择时、长期持有策略,最大限度地赚取优秀公司成长所带来的收益,基金整体风格稳定,十几年来没发生过漂移,每年年度收益虽不是很亮眼,但长期下来却表现优异,喜欢慢慢变富,愿跟时间的做朋友的基民可以重点关注。
# 一只牛基的养成
回看富国天惠的一路历程:小雅无限感慨:所有光芒背后,过程都很艰难。
2005 年 9 月 19 日,富国天惠首次公开募集,于当年 11 月 8 日结束。
快两个月的发行期,首募 5.84 亿元。
彼间,上证指数从 1220 点一路跌至 1067 点,在大牛市前的至暗时刻。
至 2006 年 3 月末,富国天惠规模一度降到 3.3 亿元。
富国天惠的首发认购户数为 7328 户,到 2006 年中报,持有人数已降至 2378 人。
而富国天惠 2019 年四季报刚超过百亿,距离朱少醒 2005 年 11 月做基金经理,已逾 14 年。
至 2020 年三季度末,富国天惠规模达 241.4 亿元,持有人数 53.45 万。
反观现在,有人当上任基金经理刚满一年,靠年度行情,管理资金即飞奔超过百亿。
如果统计所有基金经理的成长路径,你会发现,优秀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都是“管”出来的,而不是卖出来的。
富国天惠的单一基金经理历史最长,呈现过程也最清晰。
小雅在见证一只 20 倍牛基的成长过程中,见人性,也见自己(后知后觉,买得很晚)。
15 年年化超过 22%!
现年 47 岁的朱少醒,在国内基金业创造了一个历史。
他常年仅管理一只基金(曾短暂管理过基金汉盛),富国天惠逾 15 年的年化收益超过 22%。
(注:图中数据暂未更新,截至 2020 年 12 月 21 日,富国天惠累计回报率 2007.95%)
过程中需要的定力和坚持的难度,普通投资者难以想象。
自从推出“雅选”组合—— 这是一只史上最朴素的基金组合? (opens new window) ,一直有投资者在问:朱少醒的短期业绩不太强?
小雅在反复解释:事实上,他从来没有哪个阶段特别、特别出挑。
单年度看,朱少醒的业绩没有一年特别好,也从来没有一个年度特别差。
不妨再对比同类基金和指数看一下,wind 一般是用沪深 300,用全 A 指数可能更有效一些。
比如今年,富国天惠 55%的收益率,超过偏股混合基金整体,但跟那些打“冠军战”的基金相比,并不出彩。
再比如极特殊的 2018 年,富国天惠亏损 26.96%,不算好,但也不算差。
就这样,好的年份有点儿好,错的年份也还行。常年跑下来,他跑在了非常前面。
投资比的是时间和耐力,而不是短期爆发力。
但市场常常高估短期的收益,但低估长期的力量,这是人性。
成长+均衡
朱少醒短期业绩不会极端强,并不难理解。
他的持股非常均衡,持股集中度大概在 40%到 50%之间。
他三年前在接受小雅访谈时也曾提到:
我从来不在某个行业或者风格、主题上做极端的仓位。这么长时间,我很难进市场前几位,因为你做了组合均衡化,就不可能有极端的业绩。
从持股数量来看,富国天惠常年持股在 100 只左右(占净值比例低于 0.01%的忽略不计)。
从富国天惠 2020 年的中报持有的 115 只股票来看:
8 只机械设备股,占基金净比 15.3%;
10 只食品饮料股,占基金净值比 14.4%;
16 只医药生物股,占基金净值比 11.5%;
电子、化工、商贸行业都有,都是行业大白马。
机构投资人在用“九宫格”给朱少醒风格归类时,将他落在“大盘成长”风格。
均衡解释阿尔法质量
巴菲特说,如果你不敢 100%持有一只股票,就不要持有。
大众投资者在应用这个法则时,容易教条,不少投资者会质疑“均衡”,认为是对持股的不自信。
朱少醒是这样解释均衡的:“投资里面最核心的就是取得阿尔法,均衡其实是解释另外一件事情,就是阿尔法的质量。”
朱少醒提到,选择均衡是因为自己是学金融工程的,“接受组合投资的培训更早于个股选择的培训。”
但均衡并不降低选股标准,小雅看过很多关于朱少醒投资的量化分析,非常一致的结论:朱博士获取阿尔法的能力非常强。
资深分析师任瞳在 2018 年 9 月发布过关于朱少醒的专门报告,数据和结论如下。
从历史持仓来看,富国天惠自 2006 年起出现在前十大重仓股频率最高的股票分别为贵州茅台(33 次)、石基信息(28 次)、大商股份(24 次)、新湖中宝(20 次)。
从平均持有收益测算,持有超过 10 期的基金重仓股共 17 只,其中 10 只取得正收益、7 只取得负收益,平均持有收益率超过 60%;
与行业指数收益率相比,17 只重仓股中 9 只取得了超越行业指数的涨幅,平均超额收益率超过 20%,体现了基金经理优异的长期选股能力。
从个股收益情况来看,贵州茅台、苏宁易购、招商银行、伊利股份、卫宁健康等均取得了可观的绝对收益及相对行业的超额收益。
数据虽然已过两年,但朱少醒管理基金的时间超过 15 年,前 13 年的数据足以有代表性。
如果考虑到最近两年优质公司的强势表现,结论可能会比两年前更显著。
从不外出调研?
坊间传闻,朱少醒从来不外出调研。
据了解,朱少醒是富国基金分管投研的副总,富国基金素来重视投研文化传承和体系建设,鼓励团队配合,朱博士本人较少亲自调研。
但投资也不是闭门造车。最近一年多时间,朱少醒有三次公开披露的调研信息。
2019 年 5 月,到南极电商调研。
2020 年 3 月,到石基信息调研。
2020 年 8 月,到立讯精密调研。
根据富国天惠今年三季报,截至今年 9 月底,立讯精密是朱少醒第 10 大重仓股,持股市值占基金净值 2.67%。
石基信息则是朱少醒最长情的公司之一。
从 2009 年三季报进入富国天惠前十大重仓股,一直到 2013 年年报,仍在重仓股序列。
在 2014 年一季报短暂退出前十大重仓股之后,二季报再次现身,并在 2016 年一季报成为其第一大重仓股。
过去几年,石基信息也多次进入富国天惠的持股“名册”。
石基信息最近一次出现在富国天惠持股名册上,是在 2019 年年报第 84 位,占基金净值的 0.04%。
以上,是关于富国天惠的简单分析。
因为很多投资者在问之前小雅对朱少醒的深度访谈文章,特意附上由小雅采写的原文,文章刊发于 2017 年 12 月。
本文并不提供最新的市场观点,旨在给基民提供了解基金经理朱少醒的方法论和底层投资逻辑。朱博士说,方法论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供希望了解朱博士的童鞋们参考。
回头看,朱博士的一些洞见已被市场证实。比如关于银行股,朱博士当时提出:
美国这一波大牛市里,真正表现好的公司,比如苹果、谷歌,是不需要钱的,其实都跟银行没有关系。
未来,新兴产业都不是以资产挣钱,而是用智力挣钱。 智力挣钱的东西,其实对银行的依赖度是降低的,只有拥抱这种变化的银行,才能走出来,这是个体机会。
作为一个跟随经济增长的纯板块机会,银行不是特别激动人心的机会。
从持仓来看,朱少醒做到了知行合一。从结果来看,洞悉发展趋势的能力得到验证。
以下是小雅与朱少醒的对话,今天看,依然有很多值得学习的智慧。
如果家人有 1000 万现金,建议买啥?
小雅: 连续 12 年年化 22%,你打算做多少年这么高的收益?
朱少醒: 收益都是结果,现在也不能说以后怎么着。但是干这么久,内心肯定想延续的时间尽可能长一点,尽可能在比较长时间(收益)都还能凑合。
小雅: 有没有算过,你的持有人有多少是赚钱的。
朱少醒: 跟别的公司、别的基金差不多,赚钱比例一大半,还有一小半是不赚钱的,但是赚大钱的比例不高,需要一直拿着。
所有公募都不可避免要面对的是,散户天生就容易在市场最热的时候进入的,我们不太可能改变这种特性。
我们能改变的就是,第一,高点的时候,做事情更有节制**,更多控制自己的欲望**。我的基金第一次上规模是在 2007 年,从 6 亿干到 96 亿。那时候我唯一能干的事情,是主动把规模控制在 100 亿以内。
第二,假如他非要这个点进入权益类产品,我们尽可能经过一个完整周期以后表现最好。2007 年进来好多钱,2008 年肯定套了,但我在 2009 创新高了,这是我们作为公募管理人尽力做的事情。
小雅: 如果是你的家人,有 1000 万的现金准备投资,现在你会给一个什么样的投资意见?
朱少醒: 我们不能买股票,如果你放在三年以上的时间维度,都应该投权益资产,三年以下就比较难说了。
(放到 10 年上),毫无疑问是权益资产,可以更集中到那种更长期优质的资产,你觉得置信度最好的公司,跟着公司一起慢慢变富。其他资产没有办法跟权益资产匹配,不是一个量级的。
小雅: 房产呢?
朱少醒: 我对房地产的投资价值不确定。
有可能房价还能涨,但是作为房产投资者,可能你挣不到钱。因为如果未来政策限制房产的流动性,会导致你买的资产收益率显著折价。这个事情发生的概率挺高的,房地产投资的不确定性挺大的。
12 年来最赚钱、拿的最久的股票
小雅: 你赚的是哪部分的钱?
朱少醒: 我属于自下而上的选股型选手,先个股选择,再做配置,基本上是放弃择时的。
小雅: 你这 12 年来最赚钱的股票是什么?
朱少醒: 我平时不怎么看那个东西。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一书上的说法,小孩画画通常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有的小孩边画边撕,画完就撕;还有的小孩画好了,稍好一些好的保存在那边。可能到最后,所有的画里,画的更好的是前者。
投资和这个有点类似。我可能对过去的“亮点”不是特别在意,更多是看过程和未来,我享受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反而有些教训,我会记得更清楚。
从逻辑上看,最赚钱的应该是拿得最久的股票,估计茅台是赚钱比较多的,因为我一开始就拿着它,拿了 8、9 年,现在也还是重仓。
小雅: 有段时间,你们拿茅台成了一个笑话。
朱少醒: 投资市场上,本身就不断的犯错。犯错了就很容易被人家笑,即使你没有犯错,也会被人笑。
这个行当本来就是被公开评价的,你要有自己内心的评价体系,否则,很容易焦虑, 被大量东西左右。
我们有些新基金经理,上来就迫不及待去看各种基金评论,我说你看一个礼拜,新鲜一下以后就把它忘掉,这都是噪音,对你们没有意义。
小雅: 你们最早怎么看到的茅台?
朱少醒: 陈总(富国基金总经理陈戈)比我更早,他在当研究员的时候就到处向人推荐茅台。我无论在天益还是管天惠,从基金接手到建仓,基本上都重仓茅台,而且是很重的重仓。
这一波很多基金经理在茅台上挣到了钱,但真正赚大钱的是少数,要么仓位不够重,要么持有不够长。
所以,投资很重要的一点,除了选好股票,做出正确的决策外,非常重要的是,要在这个正确决策上赚足够多的钱,这个更重要。长远来看,其实挣大钱的投资,不需要很多股票。
小雅: 但你的持股集中度不算高,一直在 50%上下。
朱少醒: 对,可能跟我的背景有关,我学金融工程的,接受组合投资的培训更早于个股选择的培训。
虽然我是自下而上做投资,但我从来不在某个行业或者风格、主题上做极端的仓位。这么长时间,我很难进市场前几位,因为你做了组合均衡化,就不可能有极端的业绩。
要做极端业绩,一定要在某些赌点,或者在某些地方做极致的包容。要么,某个行业一下子搞几十个点,要么,前十大重仓股每个是十个点,我是回避这些行为的。
小雅: 你既然选择均衡,为什么敢这么重仓茅台?
朱少醒: 即使在我们最看好茅台的时候,纯板块暴露也不是那么极端,重仓股也是分在好多板块里。
纯粹做自下而上管理的,不用考虑均衡。我相当于在自下而上选股上面,加了一层组合管理的风控框架,做了一些修正。
投资里面最核心的就是取得阿尔法,均衡其实是解释另外一件事情,就是阿尔法的质量。
小雅: 茅台有些阶段也没有进入你的前十大重仓股。
朱少醒: 对,今年上半年其实五粮液持仓比茅台多,这一波茅台重新起来的时候,我们重仓买进的稍微有点晚。
其实我是 2014 年的时候关注到的,但是说来惭愧,我们去调研的程度不够,面还不够广。
我们也在检讨,我在内部反思的时候说,一个也是做深度价值投资的同行,早期给经销商打了 500 多通电话,但我们可能就挑了像样的经销商打了 7、8 个。当时,我们得到的结论还不支撑大举重仓茅台。
但其实在去年,茅台的超额收益已经非常清晰,我们一直都有茅台,那时候买的不是特别多。等到这波茅台估值上涨,回过头来看,其实心里最爱的还是那一个。
小雅: 是不是说竞争优势明显,估值有时候也没那么重要?
朱少醒: 放长了看,我们永远是低估阿尔法的力量的。
理论上,优秀公司跟不那么优秀公司之间的差异,是可以衡量的。但在一般投资里面,比较容易忽略这种长线力量,大家更多的关注是短期。
小雅: 三季报显示,你又加仓茅台了,但这个价格其实大家也有些担心。
朱少醒: 我只是把白酒的配置调了一下,茅台买的多一点,白酒的总体配置没怎么增加。
放在长远的配置角度,我想一直拿着的,更倾向于茅台。
小雅: 也许一年后你发现,这个调整可能并不合算。
朱少醒: 永远有这种情况,这种情况不是说万一,或许它经常发生,投资就是一个充满错误的过程。
家化的教训:要避免对投资公司有感情
小雅: 你犯过最大的错误是什么?
朱少醒: 2008 年的时候干了 90 多的仓位,这肯定是很严重的错误。更严重的错误是,2008 年一直扛着这个仓位,直到 2008 年年底直接给砍下去。
2008 年上半年,大盘已经跌了不少,净值损失还是蛮小的。所以心理觉得,是我们选的个股质量好,优质的东西能够扛得住市场的波动。
加上以前有过的经历,天益第一年(2004 年)刚成立的时候,指数大幅下跌,但是我们创造很好的正收益。
**有时候,经历也会成为你的负担。**我内心里觉得,当年市场这么大幅度的下跌,还可以通过个股来取得非常好的收益,2008 年可能还是这样。
2008 年下半年一路往下跌的过程,是基金经理成长特别快的时候。因为那个感觉是很难受的,真的可以跌到你吐为止。
小雅: 当时你最多跌了多少?
朱少醒: 全年排名还可以,但身处其中的时候,那种煎熬,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才落地。当时仓位还很高,公司担心出流动性风险,把我们的仓位集体限制了一下,但我还是很快就加回来了。
其实,在整个公募基金投资历史里,事先能有非常大的置信度去规避系统性风险的公募投资非常少,通常是一个时点上得意,后面在另一个时点上会吃亏。
现在回头看的答案很清晰,当时应该做(减仓),但核心问题是概率,你只有在置信度很大的时候,才能做这个事情。
第二,还是要跟能力匹配,我不是一个择时能力很强的基金经理,我的优势和强项不在那个地方。经过这么多年磨炼,这方面感觉会比以前好一些,但它依然不是我赚钱的主要方式。
另外,这也跟资金性质有关系,相对来说,公募基金的资金属性最不容忍做大幅 timing(择时)。
小雅: 你为什么没有遗憾,2015 年的时候仓位那么高。
朱少醒: 2015 年发生的事情太快了,根本就没有办法,2008 年的时候,其实有很多时间可以主动选择,你有好多时间去修正错误。
回头看,我确实不是很擅长择时。我是 2004 年开始管钱的,知识背景和从业经历都告诉我,可以通过优选个股来对抗风险,而且可以干得很好。这可能也是有历史路径依赖的,好像都给我强化这个观念。
2008 年是真心觉得没有问题,可以通过长期持股、优选个股烫平周期。2015 年的时候,如果有人想要申购基金,我会劝一劝,有点热了,这可能是进步。
当然,其实持有周期足够长也没有问题。我现在感觉就是,只要你在细分领域做得很极致,从两年的纬度来讲,都能够降低给客户带来亏损的风险。
小雅: 关于失败教训,你的第一反应不是个股,还是仓位。
朱少醒: 个股教训最深的,应该是家化。家化很早就买成重仓股了,早年的收益率也比较高。后面很清晰的看到,我原来的投资逻辑不断受到侵蚀,但我们还是心存幻想。
按照我的投资观念,卖出理由很大程度就是,原来看中的东西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在家化的操作上,我没有严格执行,因为我一度拿它到很高的仓位,蛮有感情的。
当初我买入家化的逻辑是,在一个千亿市场上能建立高壁垒的公司,理论上它的天花板是很高的,上升空间很大。我拿了很多年,它每年的盈利不错,买它的时点,恰好是治理改善的前后,搞股权改革。
买入这个公司,很大程度是冲着老葛(前家化总经理葛文耀)在,他不光能干,也能说,给我们上了很多品牌管理课,中国整个消费品怎样跟老外 PK,这些基本上能上中欧的课程。
后来变化了,我没有完全体现自己该做的,反思下来有两点:
第一,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好公司你要拿得住,干(买)得多。
第二,你永远能接触到非常优秀、特别有思想的高管。但时间做长了,你会发现,和公司的距离不是越近越好的,某种程度来讲,保持一定的距离,对投资反而更合适。
清楚自己在干什么,暴露在哪里
小雅: 你怎么看那些极致风格的投资者?
朱少醒: 我对各种风格的接受程度是很开放的,关键是你要知道你在干什么****,你做了这个行为,就要接受这个变动所带的结果。
所以你要清楚,自己在干什么,是暴露在哪里?你是暴露在 20 个不同行业的股票上,还是这 20 个股票都是在同一个板块上,这是截然不一样的。我们公司总的来说,整体对风格的暴露不是很大。
小雅: 其实你们公司也有这样风格的基金经理。
朱少醒: 有,我完全能接受。不光接受,我可能鼓励、赞成。
无论是深度价值还是积极成长,这些都是大策略,能容下很多资金和很多优秀基金经理施展。
核心问题是,你要在你的风格策略里做到最顶尖的,放在一个比较长的周期,比如三年以上的纬度,你一定要是同类里最优秀的那一小撮。
小雅: 你一般会招什么样的人?
朱少醒: 研究员首先是品性要求,好的研究员还要独立思考、开放的心态,有很强的好奇心,做事有很强的韧性。智商在这个行业内从来不是瓶颈,做事情的坚韧度和毅力很重要。
我在投研团队里面强调的是极致的透明,极致的理性。这个是达里奥的原则,我非常推崇他的观点,乔布斯跟他说的类似,跟聪明人在一起,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顾虑大家的自尊心。
做了这么多年,我发现,其实好多公司包括好多非常资深的投资人,其实都没有过这一关,做到对自己的内心极致诚实。尤其是去公司调研的时候,你会发现做到这一点还挺困难的。
我希望我们能走得更远,这个东西能在同事们的血液里面,不需要刻意去思考,大家都形成这种习惯。
关于买点:不要用交易代替判断
小雅: 一个好的公司,它的买点应该是什么时候?
朱少醒: 管大资金的公司,你觉得它符合你的条件,第一件时间就得买,当然,肯定是估值比较合理的情况,或者你觉得有点难受也可以。
核心问题是,定性判断比其它更重要。首先你要定性它是不是一个优质资产。
好多公司其实我也花了很多时间才越买越重。一是把公司图象描绘清楚,对它的经营管理有深刻理解其需要时间。二是买入仓位比较重的时候,对你工作的强度和难度是很有挑战的,你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做成。
当然,我们现在有好多经验积累,可以把时间缩短一点,本质上是需要时间。
小雅: 三季度加仓茅台的时候,你觉得难受吗?
朱少醒: 如果把决策放在一个比较发散的思考过程中,你会觉得很纠结,但如果你把它放在自己的思维框架里,比较程序化思考的时候,不会那么纠结。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量化投资者从来都不会纠结,因为他就是非常机械的模型。
投资做的长了以后,其实你脑子里也是一些思维框架和思维过程,他只是没有转化成比较机械的程序而已。有自己的判断,其实做起来不是那么难。
小雅: 有些人看好茅台,嫌它太贵了,又怕他一直不跌,就先买一半,等跌下来再买,可能很长时间买不足他想要的量。
朱少醒: 我不是特别倾向用交易来代替判断,判断就是判断,交易就是交易。
好多基金经理、尤其是新的基金经理,有时候思考的时候会偷懒,比如想问题时,七八成的置信度,后面通过不断交易或者其它动作,去控制思维。
我倾向于建议,如果你这支股票作为重仓股,前面花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来提高置信度,花大量的时间反复调研、反复争论把置信度从五、六十提升到七、八十甚至更高,然后再花 10 秒钟时间去下个单,这是我们内部推崇的做事方法、也是我自己比较习惯的作风。
关于卖点:不可控的错误和可控的错误
小雅: 你怎么判断卖点?
朱少醒: 成长类投资的卖点,其实是带有艺术成分的,比较难量化、难有明确规则。
我自己的做法是,第一,不断去 review 原来的投资框架,买入之后,逻辑有没有发生变化。
然后是,估值有没有达到你的判断,对于成长公司来讲,这方面的权重要稍微低一些,因为犯错概率也是挺高的。
还有就是,在仓位有限的情况下,你有没有更好的标的来替代原来品种。
当然,你真正花很长时间选出来的重仓股,可能前面两个原因才是主要的。
小雅: 用这些标准看,家化的确是个错误,你买入的逻辑都已经不在了。
朱少醒: 这个是显著属于犯错误的,但还有些是说不上明显犯错、数据上证明卖得失败的。
举个例子,2013 年,我们买东方财富网的逻辑,是奔着这公司未来几年里面能在市场回暖的时候,能够有 20 亿的中枢利润,对应 400 亿到 500 亿的市值,后面市场很快兑现了,所以没有等那么长时间。
它一直涨到了 1600 多亿,但其实后面 500 亿到 1600 多亿市值已经不在我们的框架里了,我买的最多的时候,市值很小,我花了很多时间做研究和判断,但可能没有后面人家接过去、大搞互联网金融概念几个月挣的钱多,这不是我可控的。
重新来一次,我顶多再多忍一会,等它多涨一会,但我肯定忍不到 1600 亿市值。所以,有些东西不是可控的,回头来看,当时应该交易感觉更好一点,但不在我的能力范围里
其实,如果你挣它从 900 亿涨到 1500 亿,除了 2015 年的行情,别的年度你没有办法去预见它会发生,也就是说可复制性还是比较低的。
困难永远不在交易层面,而在研究层面
小雅: 有没有买入或卖出哪一个股票,让你觉得非常困难。
朱少醒: 困难永远不是在交易层面的,而是在研究层面的。你觉得很困难,说明你对这个事情很难下判断,你还找不到合适的途径来寻找解决方案。
投资里面有好多的问题,其实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你可以尝试各种途径去寻找答案。
但是做投资的好处在于,不一定非得干这个事,这是买方投资最幸运的事情。不是每个季度你都要去做,每个决策你都必须要做,你可以挑你置信度较高的事情做就可以。
小雅: 巴菲特面对科技股,不在自己能力范围就放弃了,今年他终于认错了,你有没有觉得哪些是自己的短板。
朱少醒: 肯定有。这是我的选择,尊重自己的选择方式,你可以认为这是我的能力边界不够,我从来也没有明星情节,偶像情节,真实地没觉得自己是牛逼人物,所以就不存在。
有些钱没挣到,是怎么都不能理解,这种钱给我我也不会挣,还有一部分就是你能力不够,投资研究本来就是不断积累的过程。
置信度哲学:用三年的纬度看公司
小雅: 你一般怎么选股?
朱少醒: 有的看行业,有的看产业趋势,最后就落实到个股。过程中,找到合适的人才,在肥沃土地里去布局。
第一,你发现自己的瓶颈不是信息,而是精力,所以,应该把精力配置到最应该产生那个效果的地方。要有合适的人一起做事。
第二,我们会在一些比较肥沃的土壤里面,进行战略配置。在这些领域的人力,我从来不制约,唯一制约的就是要价值观相同,手艺活过硬的人才。
**小雅:“**肥沃的土地”一般会在什么地方?
朱少醒: 其实还是那些东西,比如说大消费,高端制造,TMT 这些领域,你能看到很大的空间。
这些领域不光我们要配研究员,以后还要逐步一些行业基金、专业基金。这个领域本身就能养活优秀基金经理和团队,我希望我们研究员也会慢慢朝行业投资专家发展,类似于 capital 的发展方式。
基本上除了管基金外,我唯一愿意花时间的是投研体系建设。这决定我只是个能打的游击队员还是能指挥集团军作战,这完全是两个概念。
小雅: “肥沃的土壤”过去是这几个行业,往后看十年,还是这些行业吗?
朱少醒: 放在 3、5 年的纬度,我有很大置信度还是这些行业。
小雅: 为什么只看 3 年、5 年,而不是拉长看 10 年?
朱少醒: 这可能跟我信奉的置信度哲学有关系,这个世界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知性,我目力能及的东西就是这样,我会尝试看得更广,但我们做判断,从三年纬度来判断置信度,相对来说,置信度更高一点。
放到 5 年以上看未来,你可以尝试着把整个背景描述出来,但要预测这个事情,其实它的置信度会大幅下跌。
小雅: 为什么往前看 3 到 5 年,还是这些行业?
朱少醒: 你可以看中国整个经济发展阶段,比如说制造业,你会发现,这几年中国制造业只要够到哪个层级,基本上这个层级的竞争对手就被碾压了。
我们很早买三一重工,当时一个非常关键的决定因素是,它有没有可能在全球挖掘机市场里插上一脚。结果后来发现,一旦他插入,站住脚以后寸草不生,直接把韩国的同业竞争者给灭了。
其实韩国日本是很悲摧的,一旦中国产业升级后往外够,够着的部分就寸草不生,它们就默默把市场份额让出来。在这种大的背景下,你能够找到符合这个趋势的公司,就在这些行业里。
这几年,大家都担心大的经济背景没那么好,其实从整个国家、整个经济来讲,不可能每年都是蜜月,大多数都是正常的日子。从正常过日子来讲,优秀的公司过得都是挺好的。
只要温度足够,经济生态就会繁殖,这个繁殖过程就是投资寻找阿尔法的过程,这是非常清晰的演变。
我们的挑战更多是来自于对这些东西的洞察力、理解力,还有就是对产业趋势的观念,一定要看得更远、看得更早。
最好的回报就是超预期
小雅: 制造业是比较大的一个概念,有没有更具体的子行业,可能在未来三年碾压全世界?
朱少醒: 今年市场表现最好的,像一些电子产业链,说是高端制造业,其实没有多高端,核心是符合我刚才讲的背景,整个产业链被中国主导,然后完成碾压的过程,里面释放出巨大的机会。
从小接头开始,慢慢到元器件,这里面最具竞争力的应该是天线、光学器件、声学器件,技术含量最大,一步步突破,往后看整个产业链全是。就像早年的液晶面板一样,扫一圈以后全是我们的产业链。
小雅: 格力和美的已经碾压全球了,碾压过后还有机会吗,空间有多大?
朱少醒: 白电的空间比我们原来估计的还要更乐观一点,我们投了那么多年格力,一直从增速去平推算它的天花板,但天花板一直在往上移。
后来,我们也发现了中间的偏差,因为我们只推算了可比的行业空间,但它的渗透率其实一直是在上移的,导致天花板比我们预期的更大。
这种公司其实不完全依赖于行业逻辑。优秀的成长股给你最好的回报就是,他在经营业务上经常超越预期。
早年我们重仓苏宁的时候,我们反复模型出来的预期,最后都比真正报出来的要低。并不是他们调控,确实因为在它的行业,在它的时代,它给你最好的回报就是超预期。
对银行股、保险股的“另类”看法
小雅: “肥沃土地”没听你提到银行股。一个增长的经济体,银行是伴随成长的?
朱少醒: 我个人理解,不能把银行作为一个板块机会,银行已经进入分化的阶段,可能真正从这一两年开始,银行会有差异出来。
因为经济总量的增长越来越趋缓,很多成长来自于个体发展。投资的本质,跟经济结构变化有关。
美国这一波大牛市里,真正表现好的公司,比如苹果、谷歌,是不需要钱的,其实都跟银行没有关系。
未来,**新兴产业都不是以资产挣钱,而是用智力挣钱。**智力挣钱的东西,其实对银行的依赖度是降低的,只有拥抱这种变化的银行,才能走出来,这是个体机会。
作为一个跟随经济增长的纯板块机会,银行不是特别激动人心的机会。
我们对银行股的判断是,这一波从 0.7、0.8 倍 PB(市净率)到 1.2 倍的 PB 的可预见性是很高的。
小雅: 你觉得保险行业的基因怎么样?
朱少醒: 保险比银行的消费属性更强,能够反映出更多管理差异。有些公司的驱动因素来自自身,有些可能是行业属性更重要一些。今年是保险行业个股差异最大的一次,往年都没这么大。
保险板块我一般都是配置型的。它以往的逻辑缺陷是,强调 PB、EV(内含价值)的增长,很大程度是通过价值底线来体现的,就是在价值底的时候,它不会有太大风险,你去赚估值波动的钱。
但其实在过往它特别有资本渴求,所以找价值底的时候,大家也是一种心理安慰,它实际上不是真正托底的。
今年开始,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这可能也是今年保险表现比往年更好的一个原因。
喜欢纯粹专注把事情做到极致的人
小雅: 海内外,你最欣赏的投资人是谁?
朱少醒: 对我影响比较深的,是巴菲特和彼得林奇,可能我翻彼得林奇的书比巴菲特多一点,因为他可能跟我公募的行业属性方面有关。
小雅: 彼得林奇 13 年的年化收益率是 29%,你还得再努力一下。
朱少醒: 我开过玩笑说,要是在 2015 年管天惠的第十个年头退休的话,可能就有 30%了。当然我还真没考虑过挑个好时点全身而退,我对投资这个事情本身还蛮有兴趣。
小雅: 你觉得人生里面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朱少醒: 这个问题太大了,我就是体验过程,去感受过程,感知世界、感知方向。
对我来讲,投资不是什么时候是个尽头,而是在不同时间去看一下内心,是不是依然享受这个过程,喜欢这个体验,依然喜欢去学习。
小雅: 你的价值观是什么?
朱少醒: 我从来没归纳过。我觉得,做投资可能跟自己的做人方式有关,无论是我们公司的 Business、还是投资,我都希望看得长远。
第二,我比较喜欢能够非常纯粹、专注把事情做到极致。
小雅: 在投资上或生活上,有没有对自己影响比较大的人和事。
朱少醒: 我没有偶像情结,属于比较随性的那种。自己从来也不装逼,也不太习惯看别人装逼,所以我生活里也是比较简单。
可能做事方式还是受我老爷子的影响更大,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简单而善良。
小雅: 对现在想要进入投资行业的年轻人有什么建议?
朱少醒: 首先,得看看这是不是你最喜欢或者最想从事的事业,跟自己匹配度是最重要的,只要你足够热爱,别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小雅: 有时候热爱它,是因为成功给了你正反馈,会不会也是一种求证陷阱,制约了你尝试新的可能。
朱少醒: 只是享受成功带来的荣耀,是跟热爱不一样的。**热爱就是你甚至没有看到曙光,老是碰壁,各种怀疑的时候,你觉得我就是喜欢,还能坚持,**这才算。
小雅: 不做投资的话,你会选择做什么?
朱少醒: 只能做投资,别的事情好多都干不好。
# 反对的声音
- 朱少醒的超额收益主要是 2008-2015 年创造的,2016 年之后,超额收益明显钝化。
- 管理工作可能分散了时间精力
朱少醒原先是研究部总经理,2013 年 12 月起至今,晋升为分管投研的副总经理,兼权益投资部总经理。
论能力,我相信朱少醒是不错,但是朱少醒究竟有多少时间精力用于投研上面,我们不得而知。由于承担了较多的管理工作,我担心他的投研精力不足,进而会影响投资收益。
很多人都觉得朱少醒只管理一只产品,有敬业精神。实际上有很多大型基金公司的副总都已经不管产品了,就算管也不会管理太多产品,比如交银·王少成也就只管了 2 只基金。有些也就只管个 FOF,比如汇添富·袁建军。
从富国基金 2021 年度权益投资策略会上朱少醒的发言来看,也从要是从公司管理的角度作了一些总结和展望,并没有提到个人的投资,间接说明他在公司主要负责管理。
# 推荐阅读
- 小雅深访 | 15 年逾 20 倍!重温富国朱少醒最完整的投资逻辑 (opens new window)
- 10 年 10 倍的公募基金经理 “一次把 10 年的话都说了” - 雪球 (opens new window)
- 朱少醒真的很厉害么? - 知乎 (opens new window)
- 为什么我没推荐朱少醒 (opens new window)
-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朱少醒的富国天惠老了吗? - 雪球 (opens new window)
- 百亿基金经理画像之四—富国朱少醒 - 集思录 (opens new window)
- 张坤 VS 朱少醒,基金大佬们的能力圈(文字版) (opens new wind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