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债双低轮动策略
可转债价格+溢价率*100
可转债轮动策略 - 雪球组合 - 雪球 (opens new window)
可转债可以根据可转债价格和转股溢价率分成四个象限。我们的策略就在建仓象限 1。 债券底概念,当债券的价格下跌时,收益率会提高,当收益率提高到久期和信用级别可比的纯债收益率时,基本该可转债也跌到底了。
- 象限 1:可转债价格接近债底,转股溢价率低
此时可转债的债性和股性双强,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以重仓。例如,2014 年 7 月,113001 中行转债的价格为 103 元左右,转股溢价率只有 1%,说明此时中行转债的股性和中国银行股票区别很小,此时中行转债的债券底大约是 99 元,可转债价格距离债券底非常接近,即使股市出现大崩盘,中国银行的股票大幅下跌,中行转债最多也就下跌 4%左右,基本上算是保底了。
- 象限 2:可转债价格远离债底,转股溢价率低
此时可转债债性弱,股性强,意味着投资可转债已经获利,到了兑现的时候。例如,2014 年 11 月 A 股一轮行情启动,大部分可转债价格脱离可转债债底,涨到 130 元以上。就是可 130 元强制赎回价格是一个关键节点,因为可转债价格超过 130 元,较大的上市公司是有权强制赎回的,一旦提出强制赎回,可转债投资者必须转股卖出,造成正股卖盘增加,股价走弱,连累可转债价格同步走弱。所以,可转债价格超过 130 元,可以考虑逐步减仓。不过此时很可能出现转股溢价为负的情况,此时可以短期套利。
- 象限 3:可转债价格远离债底,转股溢价率高
这种情况通常是因为市场情绪造成的,例如转股溢价低的可转债纷纷上涨,引起转股溢价率高的可转债也跟随上涨,并逐渐脱离债券底部。遇到这种情况,应及早兑现利润出局,因为一旦市场情绪转换,这些转债将是杀跌的首选。
- 象限 4:可转债价格接近债底,转股溢价率高
此时可转债处于债性区域,安全性高,进攻性不足。例如,110017 中海转债(已退市),股价长期低于转股价,一直被当作纯债看待。不过象限 4 的债券,也有阶段性兑现利润的机会。第一种情况是市场大涨,造成可转债整体上涨,象限 4 的可转债进入象限 3,那么可以卖出兑现利润。第二种情况是下调转股价,可转债会从象限 4 直接进入象限 1。第三种情况是凭借股市超级行情,由于正股大涨而消灭高转股溢价。 当前可转债整体估值,七十只中,20%的转债价格+溢价率小于 112,一半的转债该值小于 126,应该说很多转债开始进入象限 1,接下来两三年内可做为低风险投资者重要的资产配置。
# 双低轮动策略
以下策略指标仅用于参考,实盘还会加入主观判断,并根据市场形势对策略进行动态调整。”
单帐户专用于可转债帐户
可转债数量 100 只以内时,采用 5 只轮动,每只仓位 20% 可转债数量 200 只以内时,采用 10 只轮动,每只仓位 10% 可转债数量 300 只以内时,采用 15 只轮动,前 10 只仓位 7%,后 5 只仓位 6% 可转债数量 300 只以上时,采用 20 只轮动,每只仓位 5%
空仓者建议分批买入:双低值小于 160,仓位 30%; 双低值小于 155,仓位 60%;双低值小于 150,仓位 100%。
可转债数量 100 只以内时,仓位 30%对应 3 只 10%,仓位 60%对应 4 只 15%,仓位 100%对应 5 只 20%。 可转债数量 200 只以内时,仓位 30%对应 6 只 5%,仓位 60%对应 4 只 8%、4 只 7%,仓位 100%对应 10 只 10%。 可转债数量 300 只以内时,仓位 30%对应 3 只 4%、6 只 3%,仓位 60%对应 12 只 5%,仓位 100%对应 10 只 7%、5 只 6%。 可转债数量 300 只以上时,仓位 30%对应 10 只 3%,仓位 60%对应 15 只 4%,仓位 100%对应 20 只 5%。
定期轮动周期:半个月或者一个月。半个月后若净值历史新高,则按半个月轮动,否则用一个月轮动。 轮动方式:双低排名 20%后的轮入双低排名前 10%。
单一脉冲调仓:中位价格小于 110 元,则要求价格 120 元以上,且双低值 125 以上。中位价格大于 110 元,则要求价格 125 元以上,且双低值 130 以上。同时需比新标的双低值大 10 以上,要有一定的阈值,比如双低值 130.5 轮到 119。
退出条件:双底均值大于 170;或者双低值 130 以下的转债消失。
已满仓者,双低值大于 165 可开始减仓,大于 170 则清仓。
标的排除对象:可交换债;已发强赎;1 年内到期(此时期权价值太低了)。优先选择规模小的转债。
# 结论
- 在双低可转债之中,按可转债的溢价率排序,选择低溢价的构建组合并轮动,则组合的投资收益会进一步提高(但加入手续费后,该部分收益提高有限,主要原因是换手率显著上升)
- 双低策略的主要收益来源,依然是低溢价,而非低价格;并且双低-低溢价策略与单纯的低溢价策略的 Alpha 收益的相关性很低,两者可以构建双策略组合
- 通过低溢价策略和双低之低溢价策略,可以发现,可转债的主要超额收益都是来源于股类收益、而非债类收益——这似乎是一句正确的废话
b7152dc3de4b8f0b327bdc799f907ff2 (opens new window)
c85d332eeb4635ef7112d4 (opens new wind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