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是对概率的基本尊重。
摊大饼策略,是一种非常符合“适度投机,分散投资”这一理念的投资策略。
本文初期将更多的聚焦于搭建摊大饼相关的基本思想框架,并会视情况联系实际进行简要的分析,但对具体的操作手法可能不会太过深入讨论。
比如转债大饼应该摊 50 支还是 80 支,应该 90 元还是 100 元买,或者应该 130 元还是 150 元卖?讨论此类具体问题的帖子论坛上应该已经有不少,我就不再献丑了。而且投资又不是小学生做应用题,这一类的问题往往也没有固定的最优解,应该根据自身、标的和市场的实际情况,去不断的摸索和总结,才能打磨出最适合自己的策略。
当然,等本文基本框架搭建完成之后,可能也会用一些专门的小节来讨论一下实战案例。
十万元之前,工作优先,量入为出,逐渐积累本金,找到人生的方向。
百万元之前,工作优先,投资为辅,不可主次颠倒,小额钱财试错,不要盲目乐观。
百万之前最重要的是积累,积极学习,而不是计较金钱得失。需要规划好合适的路径,多从别人的错误经历汲取教训,不要赌徒心态押大小,让自己拥有清晰的逻辑,明确的目标,可实现的路径。一步一脚印,积累到自己的第一个百万,不要急于求成。
百万到千万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确定自己的锚。比如我会建立观察清单,通过时间去筛选验证,不靠谱或者不适合的取关,然后在清单里分出高权重的信息源。最终要弄清楚错误的路径是什么,正确的路径是什么。去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如果可能,拿出一小部分资金来试错,用小钱去完善自己的认知能力。不要想着赚大钱,先学会少亏钱。
或者说,暴富的路径往往具有不可复制性或很高的门槛,但是暴穷的路径往往具有相似性或很低的门槛。要想赚钱太难了,但要想亏钱太容易了。不要因为亏的少,就觉得没有什么收获。相反地,大的亏损多少都能从小的亏损中找到影子,勿以错小而不为,非要酿成大错才痛彻心扉。
财富机会只会降临在有胆识又很谨慎的人身上。
千万到亿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先确立错误的路径是什么,去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先要做好防御。在非常确定的条件下才集中,否则分散押注。
在一定的量级段位,东山再起的机会属于是属于伟人的,而不属于普通人。
你走到这个阶段,算已经赚过大钱至少一次了,有趣的是你赚过大钱一次是跟没有赚过钱是完全不一样的。你赚过一次,下次你就知道什么是大致是靠谱的,什么很不靠谱,也就是赚过一次在同一个事情的胜率要大大过于没有赚过一次的人。如果你赚过一次,又能持续进化,一定会很富有。没有赚过大钱是不会明白的,只凭言语文字是理解不了的。
这个阶段要把握的其实是思维和圈层。
在假定资金是聪明的前提下, 我自己会建立权重,找比自己资金量多 2-10 倍的人学习,至于资金量,不需要特别精确,只需要判断一个大概范围就行。
# 报告摘要
# 一、以战胜主动股基中位数为目标的股票投资策略
-
A 股市场中公募基金长期业绩表现优于传统宽基指数,然而随着市场风格不断切换,想要稳定地战胜公募基金中位数并非易事。
-
2010 年至今,主动股基排名前 10%分位点的基金与中位数之差仅有 4.13%。若能获得超越同行平均水平 4%以上的年化收益,其长期业绩将排在前 10%。
-
如果基金管理人每年都能够战胜公募基金中位数,从长期业绩考核、客户持基体验、基金规模保有量来看都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 二、业绩分层视角下的优选基金构建
-
“抄作业”的陷阱: 随着基金数量增加及市场热点轮动,直接复制全体主动股基持仓并不能跟上基金中位数表现,因此我们考虑对基金进行优选。
-
基金风格标签化及分层处理: 基金收益类指标在市场风格突变时容易出现反转,且其往往带来持股风格的集中化问题,呈现出典型的风格化特征。正如多因子选股模型中,我们会对行业和市值进行中性化。在优选基金时,我们同样可以对收益类因子进行分层中性化处理。
-
选出好基金还是选出好股票: 对于部分选基因子,其能够帮助我们筛选出未来业绩更优的基金,但对于筛选未来业绩更优的基金持仓并无助益。本文对选基因子在优选股票及优选股票持仓时的有效性进行检验,在优选基金时对隐形交易能力等因子进行剔除。
-
业绩分层视角下的优选基金构建: 基于业绩分层视角的优选基金组合大部分年度能够战胜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展现出较好的稳定性。
# 三、从基金到基金持仓
- 在业绩分层优选基金后,我们即可根据其补全持仓构建优选基金持仓组合。全样本区间内,优选基金持仓组合相对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年化跟踪误差 4.68%,能够较好地跟踪住股基中位数的走势。
# 四、基金业绩分层视角下的主动股基增强策略
-
若考虑组合的进攻性,本文构建的优秀基金持仓精选组合自 2012 年以来年化收益 28.87%,相对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年化超额 17.81%,每期平均持股 40 只。2012 年以来每年都能排在主动股基前 30%分位点以内。
-
若综合考虑组合收益稳定性和策略容量,本文构建的优秀基金业绩增强组合自 2012 年来年化收益 24.64%,相对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年化超额 13.59%,季度胜率 83.72%,信息比 1.94,每期平均持股 70 只。2012 年以来每年都能稳定战胜公募股基中位数,每年度排名基本都能处于主动股基的前 30%。
# 五、拓展:风格类基金的股票增强策略
- 我们对风格类基金进行增强,成长型基金业绩增强组合年化收益 27.87%,相对成长型基金年化超额 15.21%,每年在成长型基金中均排名 30%以内。
得益于在行业配置和个股精选上的自我进化能力,公募基金的长期业绩优于传统宽基指数,然而想要稳定地战胜公募基金中位数并非易事。随着市场风格不断变化,公募基金短期业绩存在较大的波动,“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困境成为公募基金行业长期发展的痛点与难点。与此同时,公募基金长期业绩考核机制的提出对其业绩持续性和业绩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考核相对排名的公募基金而言,如果每年都能够稳定地战胜公募基金中位数,那么其长期业绩排名将处于相对靠前的位置,从长期业绩考核、客户持基体验、基金规模保有量来看都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国信金工 2020 年 11 月 15 日发布的专题报告《基于优秀基金持仓的业绩增强策略》
单元测试是一种流行的软件测试方法,但主要是出于错误的原因。它通常被吹捧为开发人员测试代码同时执行最佳设计实践的一种有效方式,但许多人认为它既累赘又肤浅。 重要的是要了解开发测试并不等同于单元测试。主要目标不是编写尽可能独立的测试,而是获得对代码根据其功能要求工作的信心。并且有更好的方法来实现这一目标。 从长远来看,编写由用户行为驱动的高级测试将为您提供更高的投资回报,而且并不像看起来那么难。找到一种对您的项目最有意义的方法并坚持下去。 以下是主要内容:
- 批判性思考并挑战最佳实践
- 不要依赖测试金字塔
- 按功能分离测试,而不是按类、模块或范围
- 以最高水平的集成为目标,同时保持合理的速度和成本
- 避免为了可测试性而牺牲软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