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院牧志知识库 别院牧志知识库
首页
  • 基础

    • 全栈之路
    • 😎Awesome资源
  • 进阶

    • Python 工匠系列
    • 高阶知识点
  • 指南教程

    • Socket 编程
    • 异步编程
    • PEP 系列
  • 面试

    • Python 面试题
    • 2022 面试记录
    • 2021 面试记录
    • 2020 面试记录
    • 2019 面试记录
    • 数据库索引原理
  • 基金

    • 基金知识
    • 基金经理
  • 细读经典

    • 德隆-三个知道
    • 孔曼子-摊大饼理论
    • 配置者说-躺赢之路
    • 资水-建立自己的投资体系
    • 反脆弱
  • Git 参考手册
  • 提问的智慧
  • 分类
  • 标签
  • 归档
GitHub (opens new window)
首页
  • 基础

    • 全栈之路
    • 😎Awesome资源
  • 进阶

    • Python 工匠系列
    • 高阶知识点
  • 指南教程

    • Socket 编程
    • 异步编程
    • PEP 系列
  • 面试

    • Python 面试题
    • 2022 面试记录
    • 2021 面试记录
    • 2020 面试记录
    • 2019 面试记录
    • 数据库索引原理
  • 基金

    • 基金知识
    • 基金经理
  • 细读经典

    • 德隆-三个知道
    • 孔曼子-摊大饼理论
    • 配置者说-躺赢之路
    • 资水-建立自己的投资体系
    • 反脆弱
  • Git 参考手册
  • 提问的智慧
  • 分类
  • 标签
  • 归档
GitHub (opens new window)
  • 提问的智慧
  • 如何学习一门新技术
  • Python 初学者(零基础学习 Python、Python 入门)书籍、视频、资料、社区推荐
  • 怎么发财
  • 一些杂谈
  • 企业驱动力的来源
    • 企业驱动力
    • 实事求是
  • 一人企业

  • 🔑方法论
曲高和众
2022-11-23
目录

企业驱动力的来源

# 企业驱动力

三种驱动力可以覆盖企业全部发展模式。

  1. 需求驱动;
  2. 技术驱动;
  3. 概念驱动。

这三种驱动力中,第一种最靠谱,企业能生产出来顾客需求的产品和服务,顾客买单,换回来金钱,构成了商业循环。所以,以客户为中心消灭了产品没有购买的不确定性。很多企业不约而同,在核心价值观中都包含以客户为中心,客户至上,客户第一等相似的表述。

但是,市场经济无孔不入,能够看到的、听到的客户需求被开发殆尽,客户需求这个驱动力就越来越难开发。于是,有了技术驱动。

把指标做的更高一点,网速做的更快,瓷砖做的更平整耐磨,在芯片商刻出越来越细的条纹等等都属于这一类。20 年前人们就怀疑计算机做的那么快,用到的性能还不到 5%,有用吗?如果你寻思各种技术路线,在众多方向中,把指标做的更好几乎是最确定的技术路线。技术上,技术做的更好路径是可行的,商业上把这些指标卖出去相对是比较容易的。另外一种技术驱动就是发明新的功能,新的技术路线等,这种路线的不确定性要多一些。

技术驱动也驱动不了。

干任何一个有技术含量的行业,都会发现要么有巨大的技术障碍,例如,各种商用机器人,大量疾病需要的药品,核聚变发电等等。要么你想不出来可能有需求的技术,计算机已经实现了很多,但还有什么需求能够被开发出来?

计算机类相关的行业,主要是需求障碍。技术上可以实现,但是不知道该干啥。其实,这里碰到了一个哲学问题——人们无法想象他没有见过的事物。

怎么突破呢?

概念驱动就是一个主要的方法。就是发明一个概念,整个社会系统开始炒作,大量的公司去实践,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去各个方向挖矿。同时,通过炒作松土,让客户为未知之物稀里糊涂买单。搞一段时间真有可能沉淀下来一下实在之物,这就是成功的概念驱动。

在过去,成功的概念驱动结出了很多硕果。

云计算也是从概念炒作开始的,现在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商业。20 多年前炒作 LBS,基于地图的应用,当然人们并不知道用来干什么,后来,凿出来网约车和送外卖等商业模式。移动网咯的炒作则更简单,大哥大、GSM(或者 CDMA,在竞争中失败了)之后,业界终于找到了一个易懂的描述方法,然后就是 3G、4G、5G 等等,依此类推,数字越大越好,智商 180 你也挑不出毛病来,智商 80 也可以理解,社会的共识就这样达成了。

然而,上述三种驱动模式中,其命中率是依次大幅度降低的。

到了概念驱动这个模式,大量的概念都会失败,只有少数会成功。

从 O2O 到“新零售”,阿里好几百亿砸进去了,没搞出了什么新花样。最倒霉的是跟风炒作的苏宁,赔个几百亿就要命了。除了元宇宙,还有一堆概念在热火朝天的炒作呢,如 Web3、区块链、数字化转型、工业 4.0 等等。

面对概念驱动,冷漠它和拥抱它都有道理,只有单方面有道理的市就已经达成共识了。对待概念驱动的方法是可以优化的,具体来说,有这样几个原则:

第一,用来包装销售产品,不会有问题。例如,扎克伯格开发一款游戏,可以用元宇宙的概念去包装。

第二,千万不能 All in,阿里拿几百亿去搞新零售可以,苏宁不行。你不能把公司的生命线压在八字没有一撇的事物上。

第三,概念驱动不能是全部业务,公司必须有实实在在顾客可以购买的东西。产品可以用概念包装,一旦包装的好,效益巨大。但是,你无法贩卖包装本身。当年 HTC 忍受不了智能机价格战的内卷,全力以赴搞 AR/VR 头盔眼镜明显是一个战略失误,因为 AR/VR 只是一个概念,有没有市场需求是很不确定的,公司绝不能建立在不确定性的假设之上。

第四,分清这个概念所包含的内容有没有先发优势,这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互联网的所有应用都有很大的先发优势,先获客比后获客容易太多。但是,这个原理不能推而广之。起初人们认为共享单车也想互联网一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通过烧钱可以垄断。事实上,用户骑哪辆单车明显没有粘性可言。一个具体的业务、概念、场景是可以这样分析的。对于一个难以取得先发优势的概念,还是躲在后面要香一些。

ref: 扎克伯格犯了什么错误? (opens new window)

# 实事求是

多年以前,柯达公司 CEO 说:“在柯达,就算外面晴空万里,我说在下雨,也没人敢说不。”

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脱离了实事求是即脱离了一切,事情不可避免的越来越糟糕。为什么人们会脱离显而易见的事实?实事求是为啥这么难?

  1. 认知世界的真实起初是困难的,于是就有了各种假设。
  2. 一旦事物发展与假设不符合,人们往往试图修改事实而不是假设,这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的心理现象。
  3. 再加上各种外力助推,如虚与委蛇,推卸责任,粉饰太平。就会让假设越来越坚固,难以更改。
  4. 因为与事实不符,最后以失败和崩溃告终。

如何纠正这种由于心理规律导致的脱离实际?有几个方法。

  1. 养成反驳自己的习惯。牛逼人说话相对靠谱是因为他们有深思的习惯,不会轻易下结论。用芒格的一句话说,你没有尽力批判一种观点,你就不配拥有这个观点。
  2. 代入实际情境中验证。这太多了,前几天,有一句话说经济运行就像飞机,不能踩刹车,一刹车就掉下来了。明显是因为这句话比较怪异,获得了传播。你稍微想一下就知道,无论宏观还是微观,踩刹车是常态啊。
  3. 要亲自看看情况,死要面子活受罪,最终是最没面子的。
编辑 (opens new window)
#驱动力#企业
上次更新: 2024-07-15, 08:03:22
一些杂谈
新版「一人企业方法论」

← 一些杂谈 新版「一人企业方法论」→

最近更新
01
提升沟通亲和力的实用策略
03-26
02
工作
07-15
03
如何选房子
06-25
更多文章>
Theme by Vdoing | Copyright © 2019-2025 IMOYAO | 别院牧志
  • 跟随系统
  • 浅色模式
  • 深色模式
  • 阅读模式